归来不为高,折腰不为沮
出处:《读陶诗作》
宋 · 林宪
吾观渊明诗,了不在言赋。
有如太和气,周行不停驻。
时与春为风,融夷物华布。
而未见用力,万物向荣处。
时与秋为月,浩然无点注。
江山滋清绝,宇宙靡纤污。
乃知渊明诗,本不在诗故。
邂逅吐所有,气象随所寓。
乞食不为拙,华轩不为慕。
归来不为高,折腰不为沮。
羲皇平步超,无怀贞雅素。
简澹岂能尽,学者漫驰步。
独有无弦琴,明明一斑露。
有如太和气,周行不停驻。
时与春为风,融夷物华布。
而未见用力,万物向荣处。
时与秋为月,浩然无点注。
江山滋清绝,宇宙靡纤污。
乃知渊明诗,本不在诗故。
邂逅吐所有,气象随所寓。
乞食不为拙,华轩不为慕。
归来不为高,折腰不为沮。
羲皇平步超,无怀贞雅素。
简澹岂能尽,学者漫驰步。
独有无弦琴,明明一斑露。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朝林宪的《读陶诗作》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表达了对陶渊明诗风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陶渊明的诗歌并非单纯追求辞藻华丽,而是如同天地间的自然和谐之气,流淌不息,无迹可寻。他的诗如春风般温暖,如秋月般清澈,无需刻意用力,却能激发万物生机,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诗人赞美陶渊明的诗作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我,无论是乞食的质朴,还是华轩的淡泊,都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境界。陶渊明的选择并非为了高人一等或迎合他人,而是出于内心的追求和坚持。他的诗歌简约淡泊,富有深意,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深远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诗人以“无弦琴”为喻,强调陶渊明的诗歌就像无弦之琴,虽无繁复的音符,却能清晰地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光芒,犹如明珠暗投,令人赞叹不已。整首诗通过解读陶诗,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诗艺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人品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