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出处:《题李愬画像》
宋 · 释德洪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君得李祐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淮阴:指韩信,韩为淮阴人,后又封淮阴侯。广武:指李左车,汉初名将兼谋士,曾受封广武君。
李佑:叛首吴元济的勇将,李愬设计擒之,厚待,佑感恩献计,助李愬破蔡州。
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
掌股:掌握之中。
羊公:指羊祜。
鸷:勇猛兼且深沉。
无头颅:吴元济被囚至京师,斩于独柳,其夜,即失其首。
雪中句:两句写雪夜突袭蔡州之况。
袖底喻军事计划之隐秘也。
远人:指蔡州吴元济等人。
信宿:此次奇袭雪中行军连续两日夜。
西平:李愬父李晟,以击破朱泚功封西平郡王。
朱泚:唐卢龙节度使。
锦袍玉带:李晟、李愬父子待将士甚厚,皆尝解锦袍玉带赠部将,激励忠义。
拄颐长剑:佩剑耸起,碰及面颊,喻大将威仪风度。
大梁公:大凉公,李愬以功封凉国公,食邑三千户。
鞬橐:古代盛弓箭之具。
丞相:指裴度,实为平叛破蔡最高统帅。
天:皇帝、皇朝也。
指李愬忠于朝廷之志始终不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题李愬画像》,通过对李愬事迹的描绘,赞扬了他的智勇和德行。首句“淮阴北面师广武”暗指李愬效法韩信的军事才能,接下来“其气岂止吞项羽”强调他的气势非凡。诗人提到李愬对待部下李祐的态度,显示出他的仁慈和识人之明。
“羊公德化行悍夫”以羊祜的德政来比喻李愬的教化之力,即使面对强悍的敌人也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卧鼓不战良骄吴”形象地描述了李愬的智谋,他以静制动,让吴军自傲轻敌。诗人接着称赞李愬在将领中的威望,以及他对吴元济的不屑一顾。
“雪中行师等儿戏”描绘了李愬在雪夜奇袭蔡州的壮举,如同儿戏般轻松,显示了他的胆识和策略。“夜取蔡州藏袖里”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机敏和计划周密。诗人还将李愬比作西平王李晟击败朱泚,赞美他的功绩。
“锦袍玉带仍父风”赞扬李愬继承了父亲的英勇风范,而“拄颐长剑大梁公”则描绘他威严的形象。最后两句“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表达了对李愬忠心报国、志向坚定的敬仰,认为他的忠诚和智慧将与天地同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高度赞扬了李愬的军事才能、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