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往救之,脱彼呻吟
出处:《观世音像赞》
宋末元初 · 方回
观见世间,苦痛之心。
而往救之,脱彼呻吟。
咄,千□□□,□□只眼。
曰何以故,以心观心。
而往救之,脱彼呻吟。
咄,千□□□,□□只眼。
曰何以故,以心观心。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创作,名为《观世音像赞》。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佛学修养与悲悯之心。
"观见世间,苦痛之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世界,体会到众生普遍的苦难和痛楚之情。这里的“观见”指的是对现实世界深刻的洞察,而“苦痛之心”则是这种洞察所引发出的深切同情。
"而往救之,脱彼呻吟。"
诗人在感受到众生的痛苦之后,表达了想要前去拯救他们,使其摆脱苦难的愿望。“呻吟”二字描绘出那些受苦的人们发出的哀嚎和叹息。
"咄,千□□□,□□只眼。"
这两句因原文缺失部分内容,不便做过多解读。但从“咄”字的用法来看,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是对某种现象的批评。“千”和“只眼”的使用则可能在形容某种数量或者特征。
"曰何以故,以心观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问自答,探讨为何会有如此之想法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内省来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心观心”是一种典型的佛教修行方式,即通过自己的心去观照和认识自己的心灵。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方回对世间苦难深刻的洞察,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佛教徒对众生拯救的慈悲愿望。同时,诗中也透露着作者对内心世界深入探索和自我认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