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风尘客,来游百感生
出处:《游草堂谒少陵石刻像》
清 · 姜星源
昔登东鲁郭,今上锦官城。
地各千秋胜,祠经历劫更。
居然大夏庇,仍旧草堂名。
同是风尘客,来游百感生。
地各千秋胜,祠经历劫更。
居然大夏庇,仍旧草堂名。
同是风尘客,来游百感生。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姜星源的《游草堂谒少陵石刻像》描绘了诗人从东鲁郭到锦官城的行程,感慨万千。他将昔日登临东鲁(古代鲁国地区,孔子故里)的郭城与今日游览成都的草堂(杜甫草堂)相提并论,暗示两地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赞美了草堂历经千年仍保持其原有的风貌,犹如大夏庇护下的文化瑰宝,而草堂的名字依然如故,引发了他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
"昔登东鲁郭",诗人回忆起过去在东鲁的登临,可能暗含对儒家文化的敬仰;
"今上锦官城",则表达了对杜甫草堂的实地探访;
"地各千秋胜",强调两地历史的悠久和胜迹的卓越;
"祠经历劫更",揭示了草堂虽历经沧桑,但仍然屹立不倒;
"居然大夏庇",比喻草堂如同古代文明的庇护所;
"仍旧草堂名",表达了对杜甫精神的坚守;
"同是风尘客",诗人自比为漂泊的旅人;
"来游百感生",游览中涌起种种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以时空流转为线索,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