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全文

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

出处:《李羽处士故里
唐 · 温庭筠
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
愁肠断处春何限,病眼开时月正圆。
花若有情还怅望,水应无事莫潺湲。
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

拼音版原文

liǔchéngcǎodàiyānhǎichádōngguītiān
chóuchángduànchùchūnxiàn

bìngyǎnkāishíyuèzhèngyuán
huāruòyǒuqíngháichàngwàngshuǐyìngshìchányuán

zhōngzhīhènxiāonánjìnnánhuápiān

注释

柳不成丝:形容柳树无法形成如丝般的柔美形态。
草带烟:草丛中笼罩着轻烟。
海槎:古代指海上航行的木筏。
鹤归天:白鹤飞回天空,象征归隐或离去。
愁肠断处:极度忧愁的心情。
春何限:春天的愁绪无边无际。
病眼开时:病弱时视力稍微恢复。
月正圆:比喻愁绪的圆满无缺。
花若有情:赋予花朵人的情感。
怅望:惆怅地凝望。
水应无事:流水本应平静无事。
莫潺湲:不要发出潺潺流水声。
此恨:这种遗憾。
销难尽:难以消除。
辜负:错过或不珍惜。
南华第一篇:此处可能指的是《庄子》(南华经)中的篇章。

翻译

柳树无法化作细丝,草丛中弥漫着烟雾,海上的木筏向东而去,白鹤归向了天空。
心中的愁绪在春天无尽蔓延,每当病眼看清世界,月亮总是圆满的。
如果花朵有情感,也会感到惆怅,流水啊,你本无事,就不要发出潺潺的声音吧。
我深知这遗憾难以消解,真是辜负了《南华经》中的第一篇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名为《李羽处士故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怀念之情的诗。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一解读其间的意境与含义:

"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

这里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图。柳絮在春风中飘扬,如同细丝般轻柔,而草地上升起的烟雾则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海槎"指的是远处的大海,诗人通过"东去"二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同时也寓意着岁月匆匆和生命无常。而鹤归天,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灵返还自然的象征,也许在这里,诗人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愁肠断处春何限,病眼开时月正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沉忧虑和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无奈。在这里,"愁肠断处"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纷乱,而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时候,却因为诗人的个人感受而显得无边无际。"病眼开时月正圆"则透露了诗人因病或情绪低落而对世界的看法扭曲,连月亮都变得不再完美。

"花若有情还怅望,水应无事莫潺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体的同情和理解。在这里,花草被赋予了人格,似乎它们也有情感,而诗人的心境也随之起伏。"水应无事莫潺湲"则是一种对静谧自然景象的向往,希望能在平静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

最后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弥补的过错和遗憾的深刻感慨。这里的"此恨"可能指的是对故乡、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无法挽回的青春和机遇的悔恨。而"辜负南华第一篇"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更高成就的自责,可能也包含了对某些人或事物的不舍和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怀旧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无奈。它既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学理想的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