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出处:《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唐 · 李谅
称庆还乡郡吏归,端忧明发俨朝衣。
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当官补拙犹勤虑,游宦量才已息机。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旧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萧条宴赏稀。
书札每来同笑语,篇章时到借光辉。
丝纶暂厌分符竹,舟楫初登拥羽旗。
未知今日情何似,应与幽人事有违。
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当官补拙犹勤虑,游宦量才已息机。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旧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萧条宴赏稀。
书札每来同笑语,篇章时到借光辉。
丝纶暂厌分符竹,舟楫初登拥羽旗。
未知今日情何似,应与幽人事有违。
注释
称庆:庆祝。还乡:回归故乡。
俨:整齐。
首开:开始。
三百六旬日:任职满一年。
新知:深知。
补拙:弥补不足。
游宦:仕途奔波。
故山薇:故乡的薇草,象征隐居生活。
邂逅:偶然相遇。
封疆:管辖区域。
篇章:诗文。
光辉:光芒。
丝纶:文书。
分符竹:文书工作。
舟楫:乘船出行。
羽旗:仪仗。
幽人:隐士。
违:违背。
翻译
官员庆祝回归故乡,清晨忧虑着整齐穿戴官服。任职以来三百六十天,深知四十九年的官场并非易事。
为官虽拙仍尽心尽力,仕途奔波已不再追求功名。
全家生活依靠每月俸禄,心中只怀念故乡的薇草。
老朋友相聚近在咫尺,但宴饮欢聚已少了许多。
书信往来常带欢声笑语,诗文传递温暖的光芒。
厌倦了繁琐的文书工作,初次乘船出行,仪仗繁多。
今日心境如何难以预料,恐怕与隐居的生活大相径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谅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慨。首句“称庆还乡郡吏归”表明一位官员返回家乡,带着喜悦的心情;“端忧明发俨朝衣”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严肃的早晨装扮。随后的“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诗中,“当官补拙犹勤虑,游宦量才已息机”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辛酸与对才华的自省。接着,“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则展现了家人的依赖和个人的怀旧之情。
“旧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萧条宴赏稀”写出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岁月给人生带来的沧桑变化。诗尾,“书札每来同笑语,篇章时到借光辉”表达了通过文字交流心意和精神上的相互支持。
“丝纶暂厌分符竹,舟楫初登拥羽旗”则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而“未知今日情何似,应与幽人事有违”带来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官宦生活、家国之思和友情的反复咏叹,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哀愁,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