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正道既已屈,斯文那能舒全文

正道既已屈,斯文那能舒

出处:《访白鹿洞书院
明 · 黎贞
古贤去已远,千载无真儒。
滔滔声利者,立教各以殊。
蜂虿异端起,颓风动堪舆。
急功数睢鞅,乱德首翟朱。
炎刘贵黄老,典午尚清虚。
正道既已屈,斯文那能舒
所以蠹孽起,中原生虫蛆。
五湖迭兴替,黄屋为穷庐。
干戈日流血,腥膻秽寰区。
沙门虚无教,大兴南朝都。
唐相重其道,梁武舍其躯。
遂使天下士,靡然从所趋。
炫烂蛊心目,薰陶入肌肤。
惑世既已远,孰能究其馀。
韩公昌黎伯,不避斧钺诛。
一鸣通其志,争恨羽翼孤。
更益炽其焰,胡能塞其涂。
祇令学礼者,俯首空嗟吁。
堂堂炎宋兴,治化中古无。
周程应时出,吾道其来苏。
示以四勿箴,启以太极图。
至哉考亭老,博约谁能如。
大振濂洛学,上续洙泗徒。
镛钟出东序,叩之震江湖。
润泽若时雨,甄陶似烘炉。
王者惟有鉴,学者惟有谟。
坐令风俗改,骎骎追唐虞。
出守南康军,乘风之舞雩。
于以安所适,于以卜所居。
摩空五老下,峨然建庭除。
白鹿颜其扁,五车储其书。
时趋物亦改,废兴与之俱。
颓垣卧云烟,敝础迷蓁芜。
狐兔自出没,鹰鸦竞相呼。
我来重叹息,三顾仍踌躇。
圣朝贵文教,重才别贤愚。
相将见此屋,突兀庐山隅。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黎贞创作,题为《访白鹿洞书院》,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诗中开篇即感叹古代圣贤的逝去,指出在追求名利的时代,教育理念各异,道德沦丧。接着描述了佛教在南朝的盛行,以及唐朝和梁朝对佛教的推崇,导致社会风气受到不良影响。诗人特别提到韩愈,赞扬他敢于批评错误的学说,但同时也指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孤立。随后,诗人转向赞美宋代的复兴,特别是理学的兴起,认为这使得社会风气得以改善,道德回归正轨。诗中还提到了宋代的教育成就,如濂洛学派的发扬光大,以及书院的建立,强调了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亲自访问了白鹿洞书院,表达了对古代教育场所的敬仰,并感慨于现代社会对文教的重视。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和对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社会道德和教育的深切关注,是一首兼具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