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长松下,相逢岂异人
出处:《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明 · 释函是
往复长松下,相逢岂异人。
暗投愁按剑,什袭愧非珍。
过涧须眉在,啼林鸟雀亲。
生平吾不昧,以此得安贫。
暗投愁按剑,什袭愧非珍。
过涧须眉在,啼林鸟雀亲。
生平吾不昧,以此得安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归宗山中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交融。首句“往复长松下”,诗人行走在茂密的松林间,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接着,“相逢岂异人”一句,似乎在说与自然界的每一次相遇,都如同遇见了不同寻常的朋友,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超越世俗的亲密关系。
“暗投愁按剑,什袭愧非珍”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忧愁和挑战时的坚定与自省。这里的“按剑”可能象征着内心的警觉与准备,而“什袭愧非珍”则表达了对自身价值的反思,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为珍宝,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过涧须眉在,啼林鸟雀亲”描绘了诗人穿越山涧时的景象,水声潺潺,鸟鸣悠扬,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映成趣。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发现。
最后,“生平吾不昧,以此得安贫”总结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他坚信自己的生活选择是清晰明确的,正是这种内心的清明使他在物质贫乏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富足和平静。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