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纵游知有日,院门深锁寂无风
宋 · 赵汝腾
恭承礼聘典文宗,秉笔秋闱合至公。
城郭纵游知有日,院门深锁寂无风。
抡才未拟升司马,发策方将问卧龙。
忽辱有诗相慰藉,一时裁答愧匆匆。
城郭纵游知有日,院门深锁寂无风。
抡才未拟升司马,发策方将问卧龙。
忽辱有诗相慰藉,一时裁答愧匆匆。
注释
恭承:恭敬地接受。礼聘:邀请。
典文宗:以文章为尊。
秉笔:执笔。
秋闱:科举考试。
至公:极其公正。
城郭:城市。
纵游:日后游览。
知有日:定会到来的日子。
院门深锁:院门紧闭。
寂无风:静寂无声。
抡才:选拔人才。
未拟:还未考虑。
升司马:晋升高级官员。
发策:出题。
问卧龙:询问贤能(如诸葛亮)。
忽辱:突然受到。
有诗:诗歌。
相慰藉:安慰。
裁答:回应。
愧匆匆:匆忙中感到惭愧。
翻译
恭敬地接受邀请,以文章为尊,秋闱考试公正无私。尽管日后城市游览的日子定会到来,但此刻院门紧闭,静寂无声。
选拔人才还未考虑晋升高级官员,出题询问贤能如同诸葛亮。
突然收到你的诗歌安慰,我匆忙间写下回应,心中感激不已。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赵汝腾在科举考试期间的经历。首句"恭承礼聘典文宗"表达了他对被邀请参与重要考试的荣幸,以及对公正选拔人才的重视。"秉笔秋闱合至公"进一步强调了考试的公平性,暗示了诗人严谨的态度。
"城郭纵游知有日,院门深锁寂无风"通过写实场景,描绘了诗人身处考场的封闭与宁静,暗示了考试的严肃性和紧张气氛。"抡才未拟升司马,发策方将问卧龙"表明诗人尚未考虑晋升,但此刻正专注于策问,期待着发掘像卧龙一样的杰出人才。
最后两句"忽辱有诗相慰藉,一时裁答愧匆匆"表达了诗人对于按察使房公子靖寄来诗歌给予安慰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因忙碌而未能详尽回复的歉意。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尊重和对公正选拔的执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