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
出处:《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元末明初 · 丁鹤年
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
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
云水元无住,风尘信所之。
睦州勤奉养,江革备艰危。
掌钥钟山下,传灯鄂渚湄。
剩翻龙藏典,几咏《鹤楼》诗。
深慨丛林废,真成一木支。
铜仙频阅世,铁佛重开基。
法几雕文具,灵幡刺綵丝。
云钟晨缥缈,月殿夜参差。
已悟无生法,还兴罔极悲。
他乡流徙远,先垄奉迁迟。
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
望云双泪泻,计日寸心驰。
官柳催飞锡,昙花侑奠仪。
既明埋玉理,岂是系珠痴。
定应眠牛兆,毋生触鹿疑。
春晖怜旧线,秋露荐新祠。
生死俱无憾,诸方起孝思。
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
云水元无住,风尘信所之。
睦州勤奉养,江革备艰危。
掌钥钟山下,传灯鄂渚湄。
剩翻龙藏典,几咏《鹤楼》诗。
深慨丛林废,真成一木支。
铜仙频阅世,铁佛重开基。
法几雕文具,灵幡刺綵丝。
云钟晨缥缈,月殿夜参差。
已悟无生法,还兴罔极悲。
他乡流徙远,先垄奉迁迟。
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
望云双泪泻,计日寸心驰。
官柳催飞锡,昙花侑奠仪。
既明埋玉理,岂是系珠痴。
定应眠牛兆,毋生触鹿疑。
春晖怜旧线,秋露荐新祠。
生死俱无憾,诸方起孝思。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为送别盟长老返回襄阳而作,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与祝福,以及对佛法传承的感慨。诗中描绘了长老在江湖避难、随母修行、奉养师长的生活,以及他在钟山、鄂渚等地的弘法活动。长老的回归使得丛林得以振兴,诗人感叹佛法衰微后他的回归犹如一枝独秀。
诗中提到“铜仙”和“铁佛”,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佛教的坚韧。长老的修行如云钟月殿般超脱,但仍有对生死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挂念。诗人表达了对长老的深深敬意,希望他能如牛兆般安详,勿生疑虑。最后,诗人以春天的阳光和秋天的露水比喻对长老的怀念,强调生死无憾,各方人士都会兴起孝思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深厚情谊和对佛法的崇敬,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