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
出处:《秋旱祈雨》
宋 · 黄公度
万顷膏腴欲圻龟,祷祠曾不补毫釐。
朝廷无事政刑简,天地何心岭海饥。
绝徼难逢霖雨手,隐忧先到老农眉。
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
朝廷无事政刑简,天地何心岭海饥。
绝徼难逢霖雨手,隐忧先到老农眉。
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膏腴:形容土地肥沃。圻龟:比喻土地干涸。
政刑简:政治清明,刑法简单。
岭海:指广东、广西等岭南地区。
霖雨:连绵大雨。
卧龙:比喻有才能但未被重用的人。
滂沱:形容大雨如注。
翻译
广袤肥沃的土地期待甘霖滋润,但祈祷并未带来丝毫改善。朝廷安宁,政令简约,然而天灾频仍,岭海之地正遭受饥荒。
偏远地区难以盼来及时的雨水,农民们的忧虑深深刻在眉宇间。
谁有能力唤醒沉睡的贤才,让他施展才能,以解救这场大旱呢?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旱祈雨》,是宋代诗人黄公度所作。诗中描绘了广袤肥沃的土地因干旱而龟裂,尽管人们虔诚祈祷,但似乎并未带来丝毫降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朝廷治理的忧虑,认为在太平无事之时,官府的政令过于简略,未能及时解决百姓的疾苦。他感叹上天无心施雨,使得岭南地区陷入严重的饥荒。
诗中的“绝徼难逢霖雨手”形象地写出偏远地区干旱的严重,而“隐忧先到老农眉”则直接描绘出农民因旱灾而愁眉紧锁的困苦。最后,诗人期盼有人能激发起像诸葛亮那样的贤才,以实际行动解除这场旱灾,让百姓得以缓解饥渴,过上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政治清明的期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