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之桐斲为琴,冰丝玉徽音古音
出处:《龙门之桐行,赠刘铭伯》
清 · 丘逢甲
龙门之桐斲为琴,冰丝玉徽音古音。
琴师携奏九天上,繁弦急管声为瘖。
百神觞帝宜有此,不信天乐翻崇今。
五尺之囊裁古锦,韬以南下江湖深。
明堂清庙非不用,且用邦国坊民淫。
鸱鸮在泮鹙在林,凤皇不来愁人心。
谁扶孤阳抑群阴,嗟哉琴德何愔愔!
琴师携奏九天上,繁弦急管声为瘖。
百神觞帝宜有此,不信天乐翻崇今。
五尺之囊裁古锦,韬以南下江湖深。
明堂清庙非不用,且用邦国坊民淫。
鸱鸮在泮鹙在林,凤皇不来愁人心。
谁扶孤阳抑群阴,嗟哉琴德何愔愔!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龙门之桐行,赠刘铭伯》,通过对龙门之桐制作的古琴的描绘,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崇高敬意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首句“龙门之桐斲为琴”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了琴的珍贵材质。接下来,“冰丝玉徽音古音”赞美了琴音的纯净与古朴,暗示了高雅的艺术境界。
“琴师携奏九天上”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琴音之妙,仿佛能直达天庭。然而,“繁弦急管声为瘖”又转折,指出世俗的嘈杂声掩盖了真正的天籁,暗指社会纷扰使高尚音乐难以彰显。“百神觞帝宜有此”表达对理想音乐的向往,认为这样的琴音应是神灵所享,而非今人所能轻易领略。
“五尺之囊裁古锦,韬以南下江湖深”描述了琴被珍藏的场景,暗示其价值不凡。然而,“明堂清庙非不用,且用邦国坊民淫”揭示了现实矛盾,即尽管这样的好物应该被用于庄重场合,但现实中却被滥用,甚至助长了民间的放纵。
“鸱鸮在泮鹙在林,凤皇不来愁人心”借鸟喻世态,比喻社会混乱,凤凰(象征贤良)未至,令人忧虑。最后,“谁扶孤阳抑群阴,嗟哉琴德何愔愔”感叹无人能拨乱反正,呼唤高尚的琴德回归,体现出诗人对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琴为引,寓言深刻,既赞美了艺术之美,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体现了丘逢甲作为爱国诗人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