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
出处:《次黄宰早春韵》
宋 · 洪咨夔
胜里春来早,迟君秉烛游。
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
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
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
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
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
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
注释
胜里:优美的地方。迟君:你来得晚。
秉烛:手持蜡烛,象征夜晚或聚会。
三月暮:三月的傍晚。
香老:花香消散。
百花头:百花盛开的季节。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付:寄托。
桑落:指桑叶落下,暗示秋季。
风光:景色。
催:催促。
栗留:留住。
行乐:享受快乐。
任命:命运的安排。
求:追求。
翻译
春天早早来到这个胜景之地,遗憾的是你未能及时举烛前来游玩。这里的暖意如同三月晚风,百花的香气也已凋零殆尽。
心中的思绪寄托在桑叶落下之时,美好的景色催促着我们留下。
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不必过于强求命运的安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次黄宰早春韵》,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以及对及时行乐人生态度的赞赏。
首句"胜里春来早",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早春的气息已经弥漫在胜景之中,显得格外清新。"迟君秉烛游"则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美妙的春光,但遗憾的是友人未能及时前来。
"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花香,仿佛三月的晚风带着春意,百花的香气在空气中渐渐消散,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美好。
"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桑叶的凋落,暗示时光匆匆,而美好的春光也在催促人们珍惜当下。"栗留"二字形象地写出春天的匆忙,让人感到时光易逝。
最后两句"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诗人以旷达的人生态度收束全诗,认为人生应当及时行乐,不必过于强求,顺其自然,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融入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