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出处:《题象耳山寺》
宋 · 文同
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转谷:山路弯曲。萦岩:环绕岩石。
路始穷:路途尽头。
隔林:隔着树林。
一门通:一道门通向。
见闻外:视线之外。
怀抱中:心中想象。
像阁罘罳:比喻阁楼。
明海日:照亮海面的日出。
经幢:悬挂的经幡。
撼天风:摇动天风。
劳生:忙碌的生活。
轻舠:小舟。
解苦空:理解苦与空的道理。
翻译
山路蜿蜒直到谷底,隔着树林远远看见一道门通向远方。溪流山峦都在视野之外,亭台殿阁都藏于我心之内。
阁楼如罘罳清晰照见海上的日出,经幡随风摇曳仿佛撼动天际。
忙碌的人生又随着小舟远去,珍重那位能理解苦与空的高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寺庙,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然于世俗纷扰之外的宁静世界。诗人以高远的视角,隔着林木望见一道门径,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通路,更象征着心灵向往清净境界的途径。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自然与建筑之和谐共存的感受。溪流、山峦这些自然景观似乎超越了视觉和听觉的范畴,而是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寺庙的台殿则被隐藏在诗人深邃的情感中,彰显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两句,以宏伟壮丽的语言描绘了寺庙建筑与自然光影的交融。"像阁"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像所在的高台,"罘罳"则是古代对佛塔的一种称呼,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物雄伟的样子;"明海日"象征着清晰、纯净的心灵状态;"经幢璎珞撼天风"则描绘了寺庙中经幡飘扬,金属制成的璎珞随风摇曳,发出清脆声音,与天空之风相呼应。
最后两句,“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疲惫不堪的心态,以及对佛法的向往。"轻舠"象征着超脱尘世的轻松和自由,而"高僧"则是修行高深、洞悉世间真理之人的代称,诗人通过"珍重"一词表达了对他们智慧的尊崇与依赖。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通过对自然与建筑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的宗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