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下九重分玉虎,府开五筦给铜鱼
出处:《送王参戎赴西府》
明 · 欧大任
君不见西瓯自昔蛮夷国,谷永招降拓疆域。
郁林千寨拜衣冠,乌浒万家成部落。
后来征剿徒纷纭,肉食何人建长策。
将军年少事文儒,早向桥边受素书。
敕下九重分玉虎,府开五筦给铜鱼。
楼船西向浔州去,直到韩公断藤处。
诏书节制两江兵,武靖楼头画角鸣。
夜火船归武宣县,秋风马跃伏波营。
辕门置酒排高宴,幕府羽书速飞电。
霜满牙旗冻不翻,月明刀斗严如战。
四姓徭民罢鼓鼙,五屯獞户投戈剑。
将军此去策勋名,伫看飞书报玉京。
诸蛮从此应安堵,望见西瓯乐太平。
郁林千寨拜衣冠,乌浒万家成部落。
后来征剿徒纷纭,肉食何人建长策。
将军年少事文儒,早向桥边受素书。
敕下九重分玉虎,府开五筦给铜鱼。
楼船西向浔州去,直到韩公断藤处。
诏书节制两江兵,武靖楼头画角鸣。
夜火船归武宣县,秋风马跃伏波营。
辕门置酒排高宴,幕府羽书速飞电。
霜满牙旗冻不翻,月明刀斗严如战。
四姓徭民罢鼓鼙,五屯獞户投戈剑。
将军此去策勋名,伫看飞书报玉京。
诸蛮从此应安堵,望见西瓯乐太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王参戎奉命前往西府平定蛮夷之乱的壮阔场景。诗中以“西瓯”代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通过“谷永招降”、“将军年少事文儒”等典故,展现了朝廷对边疆治理的策略与决心。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西瓯地区由蛮夷国变为纳入版图的过程,千寨万民在衣冠文化的感召下归顺,形成部落。然而,后半部分则揭示了平定叛乱的艰难与复杂,强调了王参戎年轻时即接受文治之道,以及朝廷派遣他前往西府,借助“玉虎”、“铜鱼”等象征权力与信物的物品,指挥军队,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战争场景描写,如“楼船西向浔州去”、“武靖楼头画角鸣”、“夜火船归武宣县”等,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气氛。同时,通过“霜满牙旗冻不翻”、“月明刀斗严如战”的细节描绘,渲染出战场上的肃穆与残酷。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王参戎功勋的期待与对西瓯地区和平稳定的愿景,“四姓徭民罢鼓鼙,五屯獞户投戈剑”,意味着战争结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将军此去策勋名,伫看飞书报玉京”,则寄托了对王参戎立功受赏、凯旋而归的希望,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安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也体现了朝廷对边疆治理的智慧与决心,以及对和平稳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