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客水乡里,舟行知几回
出处:《舟行旦发》
唐 · 张轸
夜帆时未发,同侣暗相催。
山晓月初下,江鸣潮欲来。
稍分扬子岸,不辨越王台。
自客水乡里,舟行知几回。
山晓月初下,江鸣潮欲来。
稍分扬子岸,不辨越王台。
自客水乡里,舟行知几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夜帆:夜晚的船只。时未发:尚未出发。
同侣:同伴。
暗相催:在黑暗中互相催促。
山晓:黎明山色。
月:月亮。
初下:刚刚升起。
江鸣:江水发出声音。
潮欲来:潮水即将涌来。
稍分:逐渐靠近。
扬子岸:扬子江岸边。
越王台:古代越王的遗迹或建筑。
自客:作为客居者。
水乡里:水乡地区。
舟行:乘船出行。
知几回:已经记不清多少次。
翻译
夜晚的船还没有出发,同伴们在黑暗中悄悄催促。黎明时分,月亮从山头升起,江面开始响起潮水涌动的声音。
渐渐靠近扬子江岸边,难以分辨越王台的身影。
作为客居水乡的人,乘船出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即将启航的夜晚画面,表现了旅人对于出发的急迫和对行程的思考。"夜帆时未发,同侣暗相催"两句表明夜幕低垂,船尚未起锚,但与同伴之间却充满了对启航的期待和急切,这种氛围让人感到一种紧迫感。
"山晓月初下,江鸣潮欲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山间清晨的月亮开始降落,而江水中的潮汐也即将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迫近。
"稍分扬子岸,不辨越王台"中,诗人提及历史上的名地,如扬州、会稽(古时越国都城),但却表现出一种淡漠和不辨,即便是这些著名之所,也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个景象,没有特别的感触。
最后两句"自客水乡里,舟行知几回"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涯、游历四方命运的反思。"自客水乡里"意味着诗人本身就是一位旅者,而"舟行知几回"则是对自己多次乘船旅行经历的一种总结,既有对过往记忆的回味,也蕴含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启航前的紧张氛围、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地名的淡漠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行者对于旅途与生命流转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