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潜阳九地回,寒谷凝阴一时散
荒山无人种禾黍,百里舁煤入城换。
燕城居人十万家,家家烧煤胜烧炭。
土炕潜阳九地回,寒谷凝阴一时散。
常年此物贱于土,弃置道侧无人看。
今年雪深颇艰得,北风排户劲而悍。
闭门兀坐广文毡,经月不效嵇康锻。
烦公为我致一车,更借山中之款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煤炭开采与利用的社会场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煤炭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民们在恶劣环境中开凿煤炭、背负重物出山的情景,以及煤炭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山氓凿煤山脉断,负煤出穴胸抵骭。”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开凿煤炭,背负沉重的煤炭走出山洞的情景,形象地展示了劳动的艰辛。
“荒山无人种禾黍,百里舁煤入城换。”这两句则从侧面反映了煤炭资源的丰富与价值,荒山无人耕种,却因煤炭的存在而连接着远方的城市,煤炭成为了交换物资的重要媒介。
“燕城居人十万家,家家烧煤胜烧炭。”这里强调了煤炭在城市家庭生活中的普遍使用,与传统的木炭相比,煤炭的燃烧效率更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提升。
“土炕潜阳九地回,寒谷凝阴一时散。”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煤炭在冬季供暖中的作用,它能驱散寒冷,温暖整个房间。
“常年此物贱于土,弃置道侧无人看。”这两句揭示了煤炭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事实,尽管它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普通百姓眼中,它可能只是随处可见的物品。
“今年雪深颇艰得,北风排户劲而悍。”这两句描绘了特殊年份的困难情景,由于雪深,煤炭的获取变得更加艰难,北风的凛冽也增加了运输的难度。
“闭门兀坐广文毡,经月不效嵇康锻。”这两句表达了在煤炭供应紧张时,人们无法进行正常活动,只能闭门不出,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烦公为我致一车,更借山中之款段。”最后两句请求友人帮助运送煤炭,并希望能在未来借用山中缓慢行走的动物(款段)作为交通工具,体现了对煤炭需求的迫切和对自然界的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煤炭产业的风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