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红颗多纤瘦,啼彻幽禽扑下来
出处:《次公山中有绿萼梅 其二》
宋 · 韩淲
我亦篱前见野梅,殊非绿萼未全开。
稀疏红颗多纤瘦,啼彻幽禽扑下来。
稀疏红颗多纤瘦,啼彻幽禽扑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次公山中绿萼梅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形态与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句“我亦篱前见野梅”,诗人仿佛在不经意间,于篱笆前偶遇了一株野梅,这既是对眼前景物的直接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热爱。接着,“殊非绿萼未全开”一句,点明了梅树的品种——绿萼梅,并强调了花尚未完全绽放的状态,为后续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稀疏红颗多纤瘦”是全诗的核心描绘,通过“稀疏”、“红颗”、“纤瘦”三个词,生动地刻画了绿萼梅的形态特征。稀疏的花朵,点缀在枝头,如同星星点点的红宝石,而“纤瘦”二字则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轻盈与高雅,仿佛每一朵花都承载着冬日的清冷与春日的希望。
最后一句“啼彻幽禽扑下来”,以动衬静,通过“啼彻”之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幽禽(可能是鸟儿)的啼鸣,似乎唤醒了沉睡的空气,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扑下来”的动作,则进一步增强了动态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绿萼梅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