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长
出处:《拟归田园 其二》
宋 · 张九成
圣贤乃准的,仁义即羁鞅。
遨游君子场,邪私不入想。
时与颜闵徒,结交尚来往。
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长。
荆棘顿披除,大道何其广。
犹恐忽戒谨,失计成卤莽。
遨游君子场,邪私不入想。
时与颜闵徒,结交尚来往。
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长。
荆棘顿披除,大道何其广。
犹恐忽戒谨,失计成卤莽。
注释
准的:准则。羁鞅:缰绳,比喻约束。
君子场:君子聚集的地方。
邪私:邪恶私心。
颜闵徒:颜回、闵损,古代贤人。
稂莠:杂草。
稻粱:庄稼,比喻正道。
荆棘:比喻困难或阻碍。
大道:正道,大路。
戒谨:谨慎。
卤莽:轻率,鲁莽。
翻译
圣贤作为准则,仁义如同缰绳。在君子的圈子中畅游,邪恶私心不会侵扰内心。
时常与颜回、闵损这样的贤人交往,友谊持续不断。
杂草逐渐消除,庄稼日益繁茂。
荆棘丛生的地方被清除,大道显得多么宽广。
但仍担心自己会忽然松懈,因轻率而失去理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圣贤乃准的,仁义即羁鞅”表达了诗人对古圣先贤之道的遵循和对仁义原则的坚守。“遨游君子场,邪私不入想”则表现出诗人在高尚的精神领域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不受世俗私欲的影响。
“时与颜闵徒,结交尚来往”一句,通过对古代贤士颜回和闵子之交往的引用,表明了诗人对于高洁友谊的向往。接着,“稂莠日以消,稻粱日以长”则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充实,其中稂莠(一种野草)和稻粱(谷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业的发展。
“荆棘顿披除,大道何其广”表达了诗人在清除了心中杂念之后,对大道的追求与信仰,以及对宽阔道路的向往。而结尾“犹恐忽戒谨,失计成卤莽”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行为准则的警醒,担忧一旦放松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
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与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尚道德、纯粹交往以及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于自我修养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