矧彼山中人,了与尘事绝
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
夕阳凝紫烟,仙簪聚鸦发。
又疑碧莲花,倒插黄金阙。
想像终未工,灵襟谩超越。
矧彼山中人,了与尘事绝。
采秀既忘年,道授飞仙说。
世间名任高,物外缘皆灭。
百忧眷薄禄,我辈志已屑。
趋荣羞捷途,就卑老刚节。
雅知名山乐,勇往胡未决。
此兴待君论,青衫可偕裂。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南行途中,远眺九华山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九华山的雄奇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扁舟溯南江,群山渐秀发”,开篇即展现出诗人乘舟而行,沿途群山逐渐显现其秀丽之姿的画面。接着,“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描绘了九华山在远方渐渐显露出其巍峨之貌,仿佛从天边延伸而出,引人遐想。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进一步描述了九华山的奇特与壮观,如同从平地拔起的犀角一般,突兀而立。随后,“夕阳凝紫烟,仙簪聚鸦发”通过夕阳映照下的紫烟与山峰上聚集的乌云,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幽静的氛围。
“又疑碧莲花,倒插黄金阙”则将九华山比作倒插的碧莲花,插入金色的天宫之中,形象地展现了其超凡脱俗之美。最后,“想像终未工,灵襟谩超越”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的遗憾。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山中人的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世间名利的反思。“采秀既忘年,道授飞仙说”暗示着山中之人远离尘世,追求自然之道,与世无争。而“世间名任高,物外缘皆灭”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在超脱世俗的环境中,一切名利都变得微不足道。
“百忧眷薄禄,我辈志已屑”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追求与世俗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趋荣羞捷途,就卑老刚节”则表明了诗人宁愿选择低调的生活方式,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雅知名山乐,勇往胡未决”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但是否要勇敢地去追求这种生活,他心中尚存犹豫。“此兴待君论,青衫可偕裂”则邀请朋友一同探讨这种生活,共享这份乐趣,甚至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山中生活与世俗价值观的对比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生活选择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