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
出处:《再和错综其韵》
宋 · 杨万里
家书希到恐缘遥,岂有全无雁拂霄。
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
何当竹外扁舟去,趁取梅梢未雪消。
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
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
何当竹外扁舟去,趁取梅梢未雪消。
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种别离之痛和对团聚之望的渴盼。
首句“家书希到恐缘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信的迫切期待,同时也担心家书可能因为远隔山川而难以到达。"岂有全无雁拂霄"则是对鸿雁传递信息的渴望,希望通过飞鸟能够得到家人的消息。
以下两句“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屈指"暗示时间的久远,"大刀"则是对分离之痛的强烈表达,而"破镜"与"缩项及长腰"都是对身体和精神上所受创伤的形象写照。
接着,“何当竹外扁舟去”是一种渴望回家的表达,诗人希望能乘船渡过竹林旁的河流,回到家乡。"趁取梅梢未雪消"则是对时光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因为那时他可以踏上归途。
末句“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能遇到知心朋友而感到庆幸。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和诗歌的创作,诗人找到了缓解思念之苦的方式。
整首诗情真意切,语言精炼,充分展现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和对家国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