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
出处:《好鸟鸣高枝》
唐 · 郑衮
养翮非无待,迁乔信自卑。
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
云拂千寻直,花催百啭奇。
惊人时向晚,求友听应知。
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
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
云拂千寻直,花催百啭奇。
惊人时向晚,求友听应知。
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养翮:振翅。待:准备。
迁乔:提升地位。
自卑:谦逊。
影高:身影升高。
迟日:斜阳。
声远:声音传播。
好风:和风。
云拂:云朵擦过。
千寻:千丈。
直:笔直。
花催:花开催促。
惊人:惊人之举。
时向晚:傍晚时分。
求友:寻求朋友。
应知:或许会被听见。
委质:忠诚度过。
三岁:三年。
先鸣:首次鸣叫。
一枝:一枝头。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弱羽:弱小的翅膀。
愿差池:渴望飞翔。
翻译
振翅飞翔并非毫无准备,提升地位确实源于谦逊。身影在斜阳下慢慢升高,声音随着和风传播远方。
云朵擦过千丈高空笔直,花开之时鸟儿鸣叫奇特。
惊人之举常常在傍晚时分,寻求朋友的声音或许会被听见。
我忠诚地度过三年时光,首次鸣叫便选择了这一枝头。
如果能置身上林之中,我这弱小的翅膀也渴望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鸟儿翱翔于高空、悠然鸣叫的情境进行细腻刻画,以此寄寓心志。
“养翮非无待,迁乔信自卑。”开篇即点明主题,鸟儿之所以能够在高枝上自由飞翔,是因为它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知之明,不会盲目地追随他物。
“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诗人通过对光影和声音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鸟儿在空中的活泼与自由,它们的身影似乎拉长了时间的流逝,而它们清脆的声音也伴随着风,传递得遥远。
“云拂千寻直,花催百啭奇。”这里描写的是高空中云朵轻拂,鸟儿穿梭其间,而地面上的花开得如此繁盛,以至于催促了鸟儿频繁的鸣叫,显得格外灵动。
“惊人时向晚,求友听应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期待,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惊醒那些尚未觉醒的人们,而寻找志同道合之士共鸣呼应。
“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此句通过鸟儿的形象强调了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弱小的年纪,也要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同伴中独树一帜。
“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鸟儿一样,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高洁的追求,即使羽翼尚弱,也愿意在更高的境界中寻找栖息之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生存状态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