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来邻海徼,恨起过边城
初离何处树,又发去年声。
未蜕唯愁动,才飞似解惊。
闻来邻海徼,恨起过边城。
骚屑随风远,悠扬类雪轻。
报秋凉渐至,嘶月思偏清。
互默疑相荅,微摇似欲行。
繁音人已厌,朽壳蚁犹争。
朝士严冠饰,宫嫔逞鬓名。
乱依西日噪,多引北归情。
筱露凝潜吸,蛛丝忽迸萦。
此时吟立者,不觉万愁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造化:大自然的创造演化。微物:微小的生物,这里指蝉等昆虫。
应候鸣:根据季节变化而鸣叫。
初离:刚刚离开。
去年声:与去年相同的叫声。
未蜕:没有完成脱壳。
才飞:刚学会飞翔。
邻海徼:靠近海边的地方。
边城:边境的城市。
骚屑:琐碎、细微的声音。
悠扬:声音飘荡悠长。
报秋:预示秋天来临。
嘶月:对着月亮鸣叫。
互默:彼此沉默。
相荅:相互回应。
繁音:嘈杂的声音。
朽壳:枯萎的外壳。
朝士:朝廷官员。
宫嫔:宫中的嫔妃。
鬓名:比试发型之美。
西日:夕阳。
北归情:返回北方家乡的情感。
筱露:竹叶上的露水。
蛛丝:蜘蛛网。
迸萦:突然散开又缠绕。
翻译
大自然孕育了这些小生命,它们常常随着季节的更迭而鸣叫。刚刚离开哪片树林,又发出与去年相似的声音。
未完全蜕变时只担心被触动,刚学会飞就似乎懂得惊慌。
传来的鸣叫声邻近海边,勾起了跨越边城的愁绪。
细碎的声音随风飘远,轻盈如同雪花飘落。
预示着秋天的凉意渐渐到来,对着月亮嘶鸣时思绪格外清晰。
它们似乎在沉默中相互应答,轻微的摇动好像要起飞。
虽然人们已经厌倦了嘈杂的声音,但枯萎的外壳上蚂蚁仍在争夺。
朝廷官员整肃衣冠,宫中的嫔妃竞相比美。
它们在夕阳下乱飞鸣叫,更多地引发了人们对北方家乡的思念。
竹叶上的露珠默默凝聚,蜘蛛网忽然被振动缠绕。
此时站立吟诗的人,不禁感到万千忧愁涌上心头。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蝉的声音及其带来的情感体验。"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一句揭示了蝉这种小生命在大自然中按季节变化发出声音的能力,同时也点出了它们与时序和环境高度适应的一面。
"初离何处树,又发去年声"表达了蝉离开树木后依旧能够发出去年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蝉生命周期的描写,也隐喻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连续性。蝉的声音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未蜕唯愁动,才飞似解惊"则展现了蝉蜕变时的不安与初次飞翔后的一种释然,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蝉蜕变过程中的紧张和解脱。
接下来的"闻来邻海徼,恨起过边城"一句,诗人借蝉声之远传,触发了对遥远地方的思念与不舍,这种情感体验在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它反映了一种对于远方、过去或失去事物的深切怀念。
"骚屑随风远,悠扬类雪轻"通过蝉声的轻盈和飘逸,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让读者感受到蝉声在空气中的流动,如同雪花般轻柔而不留痕迹。
"报秋凉渐至,嘶月思偏清"则是通过蝉声预告季节的更迭,同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秋夜明月的独特情感。蝉声在这里成为了秋意的传递者,而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更加凄清。
以下几句"互默疑相荅,微摇似欲行。繁音人已厌,朽壳蚁犹争"描绘了蝉之间的交流及其与人类世界的关系。这既是对自然界内部生灵间交响的一种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和各自角色的感慨。
最后几句"朝士严冠饰,宫嫔逞鬓名。乱依西日噪,多引北归情"则是将蝉声与人类社会的繁华对比,诗人通过对照突显了蝉声之纯净无争,而人类世界则充满了名缰利锁和功名之争。
"筱露凝潜吸,蛛丝忽迸萦。此时吟立者,不觉万愁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蝉在草叶上的生活,同时诗人在吟咏中感受到了蝉蜕变的奇迹,从而体会到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界的无穷智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通过对蝉声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