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期转促醉不得,回首千秋有馀想
出处:《石莲子》
明 · 伍瑞隆
石上何曾有莲起,世间乃有石莲子。
小长圆黝劲莫当,比他莲子不相似。
野人采摘向山嵎,是时秋尽山草死。
踏柯攀藤不可知,扪来多在空岩里。
野人为我言,此物非偶尔。
岩间石峭立,莲生付其址。
当时李广挟弓矢,晓行射石如射虎。
石也因之动颜色,坚不摧金石不止。
主者既贞附者耻,斯莲劲实亦如此。
我因举此问野人,此事何人传与君。
是物无乃小小尔,实拳满袖空纷纶。
世间万物概有用,此物何用君胡陈。
野人仰面忽鼓掌,空山日落君不赏。
秋风渐高晚天白,飞泉欲咽咽不响。
我荷长镵出深谷,子向前溪荡双桨。
忽然谈笑幽意并,山醪一酌为君饷。
幽期转促醉不得,回首千秋有馀想。
此时与子张空拳,会心如山未堪强。
更有清欢期,高楼月初上。
壶收玉矢声,骰冷金盘响。
巧思托射覆,灵心献双掌。
我手或应三,君拳恐非两。
三三两两不可定,信者将疑諠者静。
兴洽偏宜想像深,量涩翻因揣摩醒。
嗟哉斯莲不易求,为君豪饮添觥筹。
会须深囊贮清秘,花前文酒亦藏钩,君不见何吾周。
小长圆黝劲莫当,比他莲子不相似。
野人采摘向山嵎,是时秋尽山草死。
踏柯攀藤不可知,扪来多在空岩里。
野人为我言,此物非偶尔。
岩间石峭立,莲生付其址。
当时李广挟弓矢,晓行射石如射虎。
石也因之动颜色,坚不摧金石不止。
主者既贞附者耻,斯莲劲实亦如此。
我因举此问野人,此事何人传与君。
是物无乃小小尔,实拳满袖空纷纶。
世间万物概有用,此物何用君胡陈。
野人仰面忽鼓掌,空山日落君不赏。
秋风渐高晚天白,飞泉欲咽咽不响。
我荷长镵出深谷,子向前溪荡双桨。
忽然谈笑幽意并,山醪一酌为君饷。
幽期转促醉不得,回首千秋有馀想。
此时与子张空拳,会心如山未堪强。
更有清欢期,高楼月初上。
壶收玉矢声,骰冷金盘响。
巧思托射覆,灵心献双掌。
我手或应三,君拳恐非两。
三三两两不可定,信者将疑諠者静。
兴洽偏宜想像深,量涩翻因揣摩醒。
嗟哉斯莲不易求,为君豪饮添觥筹。
会须深囊贮清秘,花前文酒亦藏钩,君不见何吾周。
鉴赏
这首诗《石莲子》由明代诗人伍瑞隆创作,通过描述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石上生长的“石莲子”,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寻常的生命力和坚韧之美。诗中不仅描绘了石莲子的独特形态和生长环境,还借以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的开头便以疑问引人入胜:“石上何曾有莲起,世间乃有石莲子。”这种奇特的现象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石莲子的形状、色泽和生长地点,强调其与普通莲子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在秋天山林中的独特存在。
随后,诗人通过与一位山民的对话,揭示了石莲子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山民讲述的关于李广射箭的故事,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象征着石莲子所蕴含的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最后,诗人以与山民的交谈为线索,探讨了石莲子的存在意义及其对人的启示。通过这一系列的对话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以及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也体现了其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石莲子这一独特的自然现象,伍瑞隆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世界,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