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亭俯层城,持杯想风流
阿瞒制威福,九鼎若缀旒。
馀子不复忌,多士例为仇。
崭然见芒角,已坐锢与钩。
谁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
假手陷正平,谑玩戮杨修。
小慧尚必除,伟人那得留。
凛凛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倘令坐庙堂,大盗当寝谋。
专诛及斯人,遂负壑与舟。
当时同朝士,苟生盍包羞。
身死名亦灭,白骨委山丘。
先生虽千载,生气尚横秋。
当时眼中意,付与一醉休。
文人具文行,来作东诸侯。
尚友天下士,复于古人求。
作亭俯层城,持杯想风流。
壁间妙著述,腾光昏斗牛。
文存人亦亡,应从文举游。
我生真碌碌,与世甘沉浮。
思为坐上客,扬觯和南讴。
无成老岩谷,哀哉空白头。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作品,名为《孔北海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英雄怀念之作。
"卯金自中叶,已若子南周。阿瞒制威福,九鼎若缀旒。"
这些句子运用了丰富的历史象征,通过比喻表达诗人对于古代文明和英雄事迹的赞美之情。卯金指的是西周时期的礼器,中叶则是指时间的流逝;阿瞒制威福、九鼎若缀旒,则是形容古代帝王的权力与繁盛。
"馀子不复忌,多士例为仇。崭然见芒角,已坐锢与钩。"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不再畏惧、勇于行动的人物的赞赏,以及对于那些锋芒毕露、才华横溢之士的肯定。
"谁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假手陷正平,谑玩戮杨修。"
通过提及“英雄彀”和“罝罘”,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上那些杰出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并且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对杨修这类才子之人的同情。
"小慧尚必除,伟人那得留。凛凛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诗中“小慧”指的是那些才华出众但未能得到重用的士人,而“伟人”则是指那些杰出的历史人物。诗人感叹他们的命运,并通过“孔北海堂”这一实景来表达自己胸怀壮志,想要包容天下的抱负。
"倘令坐庙堂,大盗当寝谋。专诛及斯人,遂负壑与舟。"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那些不义之人和大盗的愤慨,以及对他们严惩的期望,并且表达了自己即便在困境中也不放弃节操的决心。
"当时同朝士,苟生盍包羞。身死名亦灭,白骨委山丘。"
诗人感叹同僚之士如果仅存活着而不敢为正义发声,那么即便是活着也充满了羞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那些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人物的哀悼。
"先生虽千载,生气尚横秋。"
这里诗人提到了某位“先生”,尽管他已经去世千年,但他的精神和影响力依然如同季节中秋天的风气一样,仍旧存在和流传。
"当时眼中意,付与一醉休。文人具文行,来作东诸侯。"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先生”生前所持之志向的赞美,并且通过酒宴来寄托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传承的期待,以及想要成为像古代贤士那样的人物。
"尚友天下士,复于古人求。作亭俯层城,持杯想风流。"
诗中“尚友”表达了对全世界士人的友好之情,而“复于古人求”则是在寻找历史上的智者和英雄以作为自己的榜样。“作亭俯层城”则是诗人对于建筑美学的追求,以及在饮酒时思考过往文化的风流。
"壁间妙著述,腾光昏斗牛。文存人亦亡,应从文举游。"
这些句子中,“壁间妙著述”形容古代书籍中的精彩文章,而“腾光昏斗牛”则是对那些才华横溢、如同星辰般闪耀的人物的赞美。“文存人亦亡”表达了即便是文学作品也不能长久,人们终将消逝的哀愁。
"我生真碌碌,与世甘沉浮。思为坐上客,扬觯和南讴。"
诗人的自述,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碌碌”一样平淡,而与世人相比,他更愿意保持一种超脱的态度。在最后几句中,“思为坐上客”表达了他想要成为那种能够坐在高处俯瞰世界、超然物外之士的愿望;“扬觯和南讴”则是在通过音乐来寻找内心的平静。
"无成老岩谷,哀哉空白头。"
诗篇最后,“无成老岩谷”表达了对那些终身未能有所建树、如同古老岩石一般的人物的同情,而“哀哉空白头”则是对于自己年华已高、但仍旧一事无成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