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美仁里,八叶通德门
出处:《述行言情诗》
明 · 祝允明
七世美仁里,八叶通德门。
五教植本始,百行郁华文。
仁义日可见,金玉作庸言。
鸡鸣绳准出,举足宫徵存。
厚趾靡颠丘,长津从冽原。
何为末受者,卑垢辱华先。
五教植本始,百行郁华文。
仁义日可见,金玉作庸言。
鸡鸣绳准出,举足宫徵存。
厚趾靡颠丘,长津从冽原。
何为末受者,卑垢辱华先。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祝允明所作的《述行言情诗》其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德与行为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通过“七世美仁里”和“八叶通德门”的描绘,象征着家族世代传承的美德与道德之门的深远影响。接下来,“五教植本始,百行郁华文”强调了五常伦理教育在个人品行中的基础作用,以及各种美好品行如繁花般盛开。
“仁义日可见,金玉作庸言”进一步阐述了仁义之道的显而易见和语言的淳朴真挚。诗人以“鸡鸣绳准出,举足宫徵存”比喻人的言行举止应遵循规矩,如同鸡鸣报时一般准确,足下行动也体现着音乐的和谐。
“厚趾靡颠丘,长津从冽原”形象地表达了人应保持谦逊低调,不因地位高而忘形,同时保持内心的清冷与纯净。最后,诗人质问那些轻视美德、自甘堕落的人:“何为末受者,卑垢辱华先”,表达了对那些背离美德、侮辱高尚行为者的深深忧虑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祝允明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