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出处:《次韵红蕉 其一》
宋 · 方岳
篱根宿草已陈陈,谁护蕉红到此晨。
雪里寸丹长似旧,人间万绿未知春。
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孤负晚风生酒兴,维摩示疾不沾唇。
雪里寸丹长似旧,人间万绿未知春。
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孤负晚风生酒兴,维摩示疾不沾唇。
注释
陈陈:形容杂乱不堪的样子。蕉红:指芭蕉的红色果实。
寸丹:比喻红色的果实。
观身法:佛教中观察自身心性的修行方法。
土地神:对土地的守护神或农耕神的敬称。
晚风:傍晚的微风。
维摩示疾:维摩诘示病,典故,维摩诘是佛教人物,此处可能指代某种精神上的教诲。
不沾唇:指不食人间烟火,有超脱世俗之意。
翻译
篱笆边的野草已经杂乱不堪,谁能守护这丛芭蕉直到清晨。在雪中,那红色的果实依然如旧,然而人间万物还未察觉春天的到来。
研读佛经时,我曾理解了观照自身的方法,如今请求种植,亲身为土地之神效力。
辜负了傍晚的凉风,激起我饮酒的兴致,想起维摩诘示病,他连水都不沾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红蕉(其一)》。诗中通过描绘红蕉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美丽,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篱根宿草已陈陈,谁护蕉红到此晨。"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静谧幽深的场景,其中“篱根”指的是围墙根部,“宿草”则是积累的枯草,共同描绘出一种时间久远、物是人非的情景。"谁护"表达了一种无人照看的孤独感,而"到此晨"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份静谧的欣赏。
"雪里寸丹长似旧,人间万绿未知春。"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红蕉在严寒中的坚韧生长和它独特的美丽。“雪里寸丹”形象地表达了红蕉在雪中仍能保持其颜色的坚强生命力,而“人间万绿未知春”则是通过对比其他植物尚未觉醒的状态,来衬托红蕉早已苏醒的独特之美。
"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这两句诗意在表达诗人想要通过修行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翻经”指研读佛经,“曾识观身法”则是对一种冥想方法的回忆,而“乞种亲为土地神”则表明了诗人希望能成为守护这片土地的神灵,体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宗教情怀。
"孤负晚风生酒兴,维摩示疾不沾唇。" 这两句诗意在表现诗人的独处感受和对生活中小乐的珍惜。“孤负晚风”描绘出一个人的夜晚场景,“生酒兴”则是说晚风激发了饮酒的情趣。而“维摩示疾不沾唇”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有饮酒的冲动,但由于身体抱恙而不得不抑制这种欲望,表现了一种自我克制和对健康的关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红蕉生长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互动,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佛教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