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背城市,伏槛即林塘
开轩背城市,伏槛即林塘。
白佛当平远,乌龙插昊苍。
水风生枕簟,岚翠扑衣裳。
欲雨高峰暗,新晴瀑布长。
稻塍分锦绣,松岭奏笙簧。
自昔多贤守,于今载雅章。
承流叨继踵,主诺粗提纲。
夙乐阿兰若,端居最上方。
南津有禅侣,默坐正相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古郡:古代的郡城。千山:众多的山峰。
高台:高耸的平台。
开轩:打开窗户。
城市:都市。
伏槛:倚着栏杆。
岚翠:山中的雾气和翠绿。
高峰:高峻的山峰。
稻塍:稻田的埂子。
笙簧:笙和簧管乐器,象征音乐。
贤守:贤能的官员。
阿兰若:佛教术语,指寂静、空寂之地。
南津:南方的渡口。
禅侣:修习禅定的僧侣。
翻译
古老的郡城坐落在千山之中,高台上六月仍有清凉。推开窗户远离尘嚣,倚着栏杆就能亲近林塘。
白塔矗立在远处的平原,乌龙山插入青天之上。
水风轻轻吹过竹席,山岚翠色洒满衣裳。
暴雨前高峰变得阴暗,雨后瀑布显得漫长。
稻田如锦绣般分布,松岭上仿佛奏响笙簧。
这里历来有许多贤能的太守,如今又留下了优雅的诗章。
我有幸继承他们的遗志,初步把握了这里的要领。
我一直热爱这片宁静之地,这里是最高处的居所。
南边渡口有僧侣同伴,他们静坐相望,默默无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夏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古郡千山里”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山区。接着,“高台六月凉”进一步渲染了夏日清凉的气氛。
“开轩背城市,伏槛即林塘”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尘世喧嚣,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情景,其中“开轩”指的是打开车厢,“伏槛”则是躺卧在槛间,这些动作传达出一种逃离都市、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接下来的几句:“白佛当平远,乌龙插昊苍。水风生枕簟,岚翠扑衣裳。”通过对山中奇特景象的描绘,如白佛山、乌龙等地理实体,以及自然界的水风和岩石,诗人将自身融入到了这片壮丽的自然之中。
“欲雨高峰暗,新晴瀑布长。”表达了山中的天气变化,以及雨后清新的美景。紧接着,“稻塍分锦绣,松岭奏笙簧。”则是对农田和林木景色的描写,这里的“稻塍”指的是稻田的堤岸,而“松岭奏笙簧”则形象地表达了山中的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如同乐器般悦耳。
“自昔多贤守,于今载雅章。”这两句诗表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贤人守护,并且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这里的“贤守”指的是历史上的贤能之士,而“载雅章”则意味着这些人物的事迹被记录下来,流传至今。
“承流叨继踵,主诺粗提纲。”这两句诗强调了对前人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规划。这里的“承流”是指继承历史的流传,“叨继踵”则是踏着先人的足迹前行。
最后几句:“夙乐阿兰若,端居最上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向往,他希望能早日达到一个精神上的高境界,即“最上方”。而“南津有禅侣,默坐正相望”则描绘了一幅禅僧静坐对望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澄明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