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全文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出处:《答任师中
宋 · 吕陶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
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
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的《答任师中》,通过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与朋友的交往,展现了其坚守道义、追求文学艺术的精神风貌。

首句“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环境,简朴而宁静。接着“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表达了诗人专注于诗歌创作,不关心外界天气变化的专注态度。诗人坚信自己有正确的命运选择,生活态度安于拙朴,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描述了诗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在物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得到了亲友的关怀和支持。这反映了诗人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可。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精神交流,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问候,更是心灵的慰藉。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态度,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赞扬了对方的真诚和坚持,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信念。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尤为珍贵,凸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表达了诗人对对方作品的欣赏和敬意,认为对方的作品如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以良金和文锦比喻优秀的作品,强调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不需要过多的雕琢修饰。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运用比喻手法,将诗歌比作滋养心灵的食物和灵丹妙药,强调了文学作品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净化心灵的作用。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表达了诗人对获得对方作品的感激之情,并表示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指出当时的文学环境较为沉寂,普通民众较少参与文学创作,强调了诗人对文学传承的重视。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提到了湖州发生的不幸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字创作的暂时停滞,反映了社会动荡对文化活动的影响。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策的肯定,认为政府的宽容和教化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说明诗人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推行仁政,避免将犯错者流放远方,体现了其人道主义立场。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通过诗歌交流,共同赞美当前社会的治理情况,体现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强调了引导人们的情感和性格发展的重要性,避免自我束缚和罪过,体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重视。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以古代音乐术语“韶濩”和“郑卫”比喻高尚和低俗的音乐,表达了诗人愿意在高尚的艺术领域中创作,同时也愿意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其开放包容的艺术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吕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