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出处:《谒半山祠》
宋 · 叶绍翁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归去:返回。田畴:田野。
老农:年长的农夫。
力行:努力实行。
新法:新的政策或措施。
竟:到底。
何功:有什么成效。
供佛:祭祀佛像。
追前过:弥补过去的错误。
尚:还。
修书:写信。
谢:感谢。
数公:几位先生。
塑像:塑造雕像。
夫子壁:孔子的墙壁(指孔庙)。
古祠:古老的祠堂。
觉王宫:佛教中的觉悟之王(可能指佛陀)的宫殿。
都来:总计。
二百年间事:二百多年的事情。
燕麦:一种草本植物。
戎葵:一种野草。
几度:几次。
风:风雨。
翻译
回到田园向老农询问,推行新政究竟有何成效。已经知道弥补过去的疏失,还要写信感谢多位贤人。
难以塑造雕像装饰孔庙墙壁,古老的祠堂又有谁会探访佛陀宫殿。
这二百年间的往事如烟,燕麦戎葵经历了多少次风雨变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叶绍翁的作品,名为《谒半山祠》。诗中表达了对古老传统和文化的怀念以及对于过去岁月的回顾。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这两句通过询问老农关于新法实行的情况,反映出诗人对于变革后社会状况的关切。这里的“新法”可能指的是宋代某种政治或经济改革,而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效果的好奇和怀疑。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这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去事物的留恋和不舍。供养佛像、写信致谢这些行为都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情形,这里的“已知”和“尚惜”表明了诗人对这些习俗的理解和珍视。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这两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塑像可能指的是某种宗教或文化活动,而“夫子”通常指孔子,这里可能暗喻着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典籍和圣贤之地的崇敬。而“古祠谁访觉王宫”则是对历史遗迹的一种感慨,表达了时间流逝带走了往昔辉煌。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这两句总结了整个诗意,通过提及“二百年”和“几度风”,强调了历史的长河和岁月的变迁。这里的“燕麦戎葵”可能是某种自然现象的比喻,用来形容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话、回忆和描写历史遗迹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以及对于时间变迁和社会变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