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凿九河,放著渤海中
出处:《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
清 · 潘耒
汴河之上河如弓,汴河之下河如龙。
弓行千里正一曲,龙性变化无常踪。
神禹凿九河,放著渤海中。
千五百年尚一决,大伾不北而趋东。
遂令梁泗间,至今朝陆暮壑无终穷。
杀湍捧土谅非策,排沙漉海难施功。
《河渠》之书一寸纸,蜩螗万喙听者聋。
提纲挈目示要领,客邸幸见中丞公。
中丞勋绩高当代,保障之功汴河最。
汴城万里初为鱼,河北金堤又横溃。
公也捧节来治河,赤手与塞滔天波。
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大帚如山小如堞,一浪不敌冲风过。
晨餐掬泥土,夕眠枕盘涡。
以身为石发为草,乃感帝力鞭鼋鼍。
荆隆口闭神马塞,汴河南北重蚕麻。
岂知功高定遭忌,讴吟翻促弹章至。
旋闻东郡罢王尊,那得通侯赏延世。
自尔长揖还东山,角巾啸傲江湖间。
弈秋敛手向棋局,坐看黑白纷斑斓。
昨闻清口决,又报漕河干。
高堰塞复漏,归仁筑未完。
胸中热血不可呕,相逢当路只缄口。
丁宁翻向芒鞋客,画笏川原尽纡直。
淮泗之间皆土山,眼前此意无人识。
养痈裹创愁内蚀,不病河南病河北。
负薪沉璧徒区区,疏不成疏塞非塞。
吁嗟天意难可知,劝君且尽金屈卮。
淮黄清浊乱已久,南土岂合偏疮痍。
复禹旧迹理亦得,灾黎百万将安之?吁嗟天意难可知!且为公歌汴河诗,洗眼坐待河清时。
弓行千里正一曲,龙性变化无常踪。
神禹凿九河,放著渤海中。
千五百年尚一决,大伾不北而趋东。
遂令梁泗间,至今朝陆暮壑无终穷。
杀湍捧土谅非策,排沙漉海难施功。
《河渠》之书一寸纸,蜩螗万喙听者聋。
提纲挈目示要领,客邸幸见中丞公。
中丞勋绩高当代,保障之功汴河最。
汴城万里初为鱼,河北金堤又横溃。
公也捧节来治河,赤手与塞滔天波。
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大帚如山小如堞,一浪不敌冲风过。
晨餐掬泥土,夕眠枕盘涡。
以身为石发为草,乃感帝力鞭鼋鼍。
荆隆口闭神马塞,汴河南北重蚕麻。
岂知功高定遭忌,讴吟翻促弹章至。
旋闻东郡罢王尊,那得通侯赏延世。
自尔长揖还东山,角巾啸傲江湖间。
弈秋敛手向棋局,坐看黑白纷斑斓。
昨闻清口决,又报漕河干。
高堰塞复漏,归仁筑未完。
胸中热血不可呕,相逢当路只缄口。
丁宁翻向芒鞋客,画笏川原尽纡直。
淮泗之间皆土山,眼前此意无人识。
养痈裹创愁内蚀,不病河南病河北。
负薪沉璧徒区区,疏不成疏塞非塞。
吁嗟天意难可知,劝君且尽金屈卮。
淮黄清浊乱已久,南土岂合偏疮痍。
复禹旧迹理亦得,灾黎百万将安之?吁嗟天意难可知!且为公歌汴河诗,洗眼坐待河清时。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潘耒所作,名为《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是对治理黄河的官员方中丞的颂扬。诗中描绘了黄河治理的艰难与复杂,以及方中丞在治理黄河过程中所展现的决心和勇气。
诗的开头以“汴河之上河如弓,汴河之下河如龙”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形态,随后通过“弓行千里正一曲,龙性变化无常踪”进一步强调了黄河治理的困难。接着,诗人提到大禹开凿九河,最终黄河流入渤海,历经千年仍需定期决堤,展现了黄河治理的历史悠久性和挑战性。
诗中提到“杀湍捧土谅非策,排沙漉海难施功”,表达了对传统治理方法的反思,指出直接填埋或排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接着,诗人赞扬了方中丞的功绩,称其为“保障之功汴河最”,并描述了他亲自率领三十万人力,成功控制了黄河的滔天巨浪,使得黄河南北两岸得以恢复农业生产。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方中丞可能遭遇的忌恨与政治压力,“岂知功高定遭忌,讴吟翻促弹章至”。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黄河治理未来的期待,并以“洗眼坐待河清时”结束,寄寓了对黄河治理成功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方中丞的功绩,也反映了古代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以及人们对黄河治理的深切关注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