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檐鹊报春信,梅花开到城东桥
出处:《乌山霁雪》
明 · 吴希贤
银屏酒醴冻不消,千山霁雪堆璚瑶。
晓来檐鹊报春信,梅花开到城东桥。
城东词客玉堂老,老眼摩挲诗最好。
小窗呵笔赋新题,千古寒光照吟槁。
晓来檐鹊报春信,梅花开到城东桥。
城东词客玉堂老,老眼摩挲诗最好。
小窗呵笔赋新题,千古寒光照吟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乌山景象,以及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美景中创作的情景。首句“银屏酒醴冻不消”以酒醴冻结的形象,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接着,“千山霁雪堆璚瑶”一句,通过“堆”字和“璚瑶”(美玉)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白雪覆盖如美玉般晶莹剔透的壮丽景色。
“晓来檐鹊报春信,梅花开到城东桥”则将时间推进至清晨,以檐上喜鹊的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梅花开放的场景,不仅增添了季节更替的意象,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赞美。
最后一联“城东词客玉堂老,老眼摩挲诗最好。小窗呵笔赋新题,千古寒光照吟槁”,则聚焦于一位年长的文人在冬日晨光中的创作状态。他手持毛笔,在小窗前凝神构思,诗句的创作过程被描绘得既充满诗意又富有画面感。这里的“千古寒光照吟槁”不仅指出了创作环境的清冷,也暗含了诗人作品将流传千古的寓意,表达了对文学艺术永恒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文人创作状态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冬日雪后山川之美与文人墨客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