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日日满天地,借问如何能伫云
出处:《曾存之以伫云名庵以待缁流因作此戏之》
宋 · 邹浩
不见从来庵内人,结茅濒水更慇勤。
云飞日日满天地,借问如何能伫云。
云飞日日满天地,借问如何能伫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不见从来庵内人”一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世外的氛围。庵内之人似乎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与周围的云雾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诗人以“结茅濒水更慇勤”描述庵的选址与建造,靠近水流,环境清幽,显示出对庵所处环境的精心选择和深厚情感。
接下来,“云飞日日满天地”一句,将视线拉高,展现了天空中云彩飘动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庵内之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云彩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变化,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庵内之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自由。
最后,“借问如何能伫云”一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表达了对庵内之人如何能够与云彩和谐共处、达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状态的好奇与思考。这不仅是对庵内生活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和对自然美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