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
出处:《仰山行》
宋 · 赵汝燧
平生几两谢公屐,爱山爱水真成癖。
集云峰在指顾间,年来抗尘乃绝迹。
西风从臾作意登,佛境未入心境清。
九秋颢气接岚气,五里松声答泉声。
招提金碧压深窈,钟鼓四时递昏晓。
梵音独许山鸟听,禅梦不惊胡蝶绕。
土腴露饱蔬笋鲜,一粥一饭天上僧。
伊蒲供罢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烟。
四藤欲知阁中味,万字欲参堂上意。
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
集云峰在指顾间,年来抗尘乃绝迹。
西风从臾作意登,佛境未入心境清。
九秋颢气接岚气,五里松声答泉声。
招提金碧压深窈,钟鼓四时递昏晓。
梵音独许山鸟听,禅梦不惊胡蝶绕。
土腴露饱蔬笋鲜,一粥一饭天上僧。
伊蒲供罢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烟。
四藤欲知阁中味,万字欲参堂上意。
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谢公屐:谢公指东晋名士谢灵运,他喜欢游山玩水,此处代指爱好旅行。癖:病态的爱好,此处形容对山水的极度喜爱。
集云峰:虚构或某座具体的山峰。
抗尘:避开尘世纷扰。
心境清:内心清净,超脱世俗。
九秋:秋季,古人以九为大数。
烹茶烟:煮茶时升起的烟雾。
翻译
一生中曾几度穿着谢公屐,对山水的热爱几乎成了病态。集云峰近在眼前,近年来却因避世尘嚣而不再涉足。
西风吹拂,我有意登山,虽然未至佛境,但心境已清静。
秋天的清新之气与山岚交融,五里的松涛声回应着泉水声。
寺庙金碧辉煌,深藏于幽深之地,钟鼓声按时序交替昼夜。
只有山鸟能聆听梵音,禅梦中也不觉蝴蝶环绕。
土壤肥沃,露水滋润,蔬菜新鲜如天上仙僧所食。
午后时分,供奉完毕,半空飘散着煮茶的轻烟。
四根藤蔓似乎想品尝楼阁中的风味,万字经书蕴含着堂上深意。
暂且放下这些事,静坐欣赏傍晚山雨洗净翠色的景色。
鉴赏
这首宋诗《仰山行》是赵汝燧所作,诗人以个人的视角描绘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平生几两谢公屐”,借东晋名士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接下来,“集云峰在指顾间”写出了山峰近在咫尺,而“年来抗尘乃绝迹”则流露出诗人因厌倦世俗而远离尘嚣的决心。
诗中“西风从臾作意登”描绘了秋风助兴,诗人有意登山的场景,“佛境未入心境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诗人通过“九秋颢气接岚气”和“五里松声答泉声”展现了山间的清新气息和自然和谐。
“招提金碧压深窈”描绘了寺庙的辉煌与山色的幽深对比,“钟鼓四时递昏晓”则体现了僧侣生活的规律与宁静。诗人允许山鸟聆听梵音,自己则沉浸在禅定之中,不受世俗打扰。“土腴露饱蔬笋鲜”描绘了山中物产的丰饶,僧人的简朴生活更显其高洁。
最后,“伊蒲供罢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烟”描绘了僧人午后烹茶的闲适画面,而“四藤欲知阁中味,万字欲参堂上意”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结尾“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则以诗意的语言收束,留下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