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附炉无奈痒,小儿索纸卒难嗔
出处:《除夕前一日记事》
宋末元初 · 方回
残腊先班隔岁春,匆匆五十九年人。
一朝一暮即除夜,万是万非馀病身。
老子附炉无奈痒,小儿索纸卒难嗔。
仆衫婢粉犹閒事,欠馈时官欠饮邻。
一朝一暮即除夜,万是万非馀病身。
老子附炉无奈痒,小儿索纸卒难嗔。
仆衫婢粉犹閒事,欠馈时官欠饮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残腊:年终的残冬。班隔:交替。
岁春:新的一年。
匆匆:匆忙。
除夜:除夕夜。
万是万非:无数的对错。
馀病身:疲惫的身体。
老子:老人自称。
附炉:靠近炉火。
无奈痒:无法缓解瘙痒。
小儿:小孩子。
索纸:索要纸笔。
卒难嗔:难以发怒。
仆衫婢粉:仆人的衣服和婢女的脂粉。
閒事:小事。
欠馈:欠债。
时官:时常欠下。
饮邻:邻居家的酒。
翻译
年终的残冬已过,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在匆忙中度过五十九个春秋。每天早晨和傍晚就是除夕夜,我身心疲惫,满是错误与遗憾。
年老体衰,即使面对炉火也无法缓解瘙痒,小孩子索要纸笔也难以让我发怒。
仆人忙碌,婢女涂粉都成了小事,我还要时常欠下邻居的食物和酒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时的感慨和生活琐碎。"残腊先班隔岁春,匆匆五十九年人"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的迅速,岁月的匆匆如过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接着的"一朝一暮即除夜,万是万非馀病身",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健康状况的忧虑。"一朝一暮"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万是万非"表达了世事难以预料的复杂性,"馀病身"则反映出诗人的身体抱恙。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老子附炉无奈痒,小儿索纸卒难嗔"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景象。"老子附炉"描绘了年迈之人寻求温暖的场景,而"小儿索纸"则是孩子在做写字等学习活动,两者之间有着对比和联系。
最后的"仆衫婢粉犹閒事,欠馈时官欠饮邻"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与外界的互动。"仆衫婢粉"可能指的是家中的杂务,如洗衣和化妆等,而"欠馈时官欠饮邻"则是对外部交往的描述,反映了在岁末之际社会关系的维系与经济状况。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岁末时的点滴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