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公无用,无用之用
出处:《书全无用语录》
宋 · 楼钥
全公无用,无用之用。
生前已自无用,死后葛藤何用。
虽然如是,善用者必自有用,不善用者不如勿用。
试问大众,如何则为善用。
有时拈起一枝草作丈六金身,有时把丈六金身却作一枝草用。
生前已自无用,死后葛藤何用。
虽然如是,善用者必自有用,不善用者不如勿用。
试问大众,如何则为善用。
有时拈起一枝草作丈六金身,有时把丈六金身却作一枝草用。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的作品《书全无用语录》。诗中,诗人以“全公无用”为题,探讨了“无用”的哲学意义。全公生前看似无所作为,但其主张的是一种超越实用主义的智慧,认为真正的价值并非在于外在的功利,而在于内在的领悟和运用。全公强调,即使在世间看来无用,善于运用的人能从中找到独特的价值,而不善于运用的人则可能错失其真谛。
诗中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观点:有时将平凡的事物(如一枝草)提升到崇高的象征(丈六金身),有时又回归事物的本质(将金身还原为一枝草)。这种灵活转换,正是全公所倡导的“善用”。诗人借此启发读者,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发掘其潜在的价值,而非拘泥于表面的有用无用。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省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