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
出处:《蜀江和周炳仲百丈韵》
宋 · 李曾伯
欲知峡路打滩涡,千尺苍筠用力多。
进退不烦篙影动,东西惟听柁师呵。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
进退不烦篙影动,东西惟听柁师呵。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
注释
峡路:江峡中的航道。打滩涡:描述船只在激流中航行,避开漩涡。
篙影:竹篙在水中的倒影,象征操控船只的力量。
柁师:掌舵的人。
命垂一缕:形容生命危在旦夕。
千钧如水:比喻力量巨大。
钱塘江:著名的河流,位于中国浙江。
柔橹:轻柔的船桨。
吴歌:吴地的民歌,可能指江南地区的音乐。
翻译
想要了解峡中的激流和漩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探索。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不必依赖竹篙的摇动,只听舵手的号令即可。
生死存亡只在一线,全凭天意,力量虽大如水,却无法掌控一切。
哪比得上钱塘江上的夜晚,静听轻柔的船桨声和吴地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险峻的峡路之中,水流湍急,船只需借助强劲的力量才能前进。诗人通过对比钱塘江上的航行,表达了对蜀江航道艰难的深刻感受,同时也表现出了舟师们在夜晚听着吴歌(指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展现出的勇气与力量。
诗中的“千尺苍筠用力多”形象生动,展示了船夫们在激流中挥汗如雨、使用长竹竿撑船的艰辛场景。“进退不烦篙影动”则描绘出舟师对水势的精确掌控,即使是细微的篙影(即用竹竿触底的情况)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烦恼。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两句,通过将舟师们的力量比喻为天上的神秘之物,以及将巨大的力量比作轻盈的水流,以此表达了他们在面对险峻航道时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力气。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则是诗人借用钱塘江(今浙江杭州西湖的古称)作为比较,强调蜀江行船之难。夜晚时分,在轻柔的橹声中,舟师们依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险峻航道与舟师英勇力量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水上交通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船夫们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