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出处:《榆林道中言怀》
明 · 谢榛
秋风吹短褐,长啸过居庸。
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榆林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联“秋风吹短褐,长啸过居庸”,以秋风起兴,点明季节,同时通过“短褐”这一简朴的衣着,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长啸过居庸,则是诗人情绪的外化,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也蕴含着内心的孤寂与不平。
颔联“羸马有归思,枯蓬无定踪”,以“羸马”和“枯蓬”为喻,分别象征着诗人和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马虽有归心,却无法实现,而枯蓬则更是无根无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颈联“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边塞景象,山峦连绵,颜色渐淡,直至消失在远方;夕阳西下,田野笼罩在厚重的暮色之中。这样的景致不仅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也暗含了对边疆动荡局势的忧虑。
尾联“旅鬓成衰飒,谁知阮嗣宗”,诗人感叹自己的鬓发已因旅途劳顿而变得稀疏、枯黄,如同阮籍般忧郁。阮嗣宗即阮籍,是中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善作《咏怀》诗著称,常借酒自遣,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人生的苦闷。这里诗人将自己与阮籍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知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