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烟云卬全提,松竹色半酣全文

烟云卬全提,松竹色半酣

宋 · 王洋
南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南岩亦何好,造物秘此缄。
烟云卬全提,松竹色半酣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
行客问征途,居者萦辔衔。
萧条野店烟,夐静弥勒龛。
念非尘外侣,谁分禅味甘。
受佣作闲人,自缚亦可惭。
于时日在房,山色染霭蓝。
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
吟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
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
扬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
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拼音版原文

nánfēngcángshànféngrénshuōnányán

nányánhǎozàojiān

yānyúnángquánsōngzhúbànhān

guōshíyíngshǒushùsēngèrsān

shēnmǎnyōushìtàn

xíngwènzhēngzhěyíngpèixián

xiāotiáodiànyānxuànjìngkān

niànfēichénwàishuífēnchánwèigān

shòuyōngzuòxiánréncán

shízàifángshānrǎnǎilán

jìngpánqīngqúnfēnglièkōngqiàn

yínquánjuānlúndǐngxiāochénfán

duānchángjìngjǐngtān

yángliánchūyúnménhuíshǒuliányānlán

gōngmiàoshèngshìzhǐnán

注释

南丰:地名。
南岩:可能指一处名胜或隐居之地。
造物:大自然。
烟云:云雾。
幽事:隐秘或有趣的事情。
征途:旅途。
萦辔衔:牵马而行。
弥勒龛:供奉弥勒佛的小龛。
尘外侣:超脱尘世的人。
受佣:做佣人。
山色染霭蓝:山色与蓝天相映。
嵌:镶嵌。
瀹鼎:煮茶。
疾步贪:急躁贪婪的步伐。
云门:可能指山门或道教名胜。
妙语:高明的见解或言论。

翻译

南丰之地不隐藏美德,遇到人都会提起南岩。
南岩究竟有何美好?大自然将这秘密封存。
烟雾缭绕,山峰昂首挺立,松竹翠色仿佛微醉。
远离城郭十里,只有少数守戒僧人居住。
即使只有一天的清修,也能探索到隐秘之事。
过客询问旅途,居民牵马而行,心系家园。
荒凉野店升起炊烟,寂静中弥勒佛像格外醒目。
若非超脱尘世之人,谁能品味禅意的甘甜。
我作为佣人却悠闲度日,内心也应感到惭愧。
那时日影洒满房间,山色与蓝天融为一体。
一条小路曲折蜿蜒,群峰如画嵌入天空。
细数泉水点滴,煮茶洗尽俗世尘埃。
此处宁静如常德,能警醒急躁贪婪的脚步。
策马出云门,回头望见山岚,心生怜爱。
期待您能吐露高见,指引更多美好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每个字眼都透露着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情操。

"南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开篇即点明主题,南丰之地不隐瞒其美好,而是主动向人诉说。这里的“南岩”可以理解为一处仙境般的所在,是诗人向往的理想之地。

接下来的"造物秘此缄" 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南岩的神秘与独特,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一处精华,令人好奇而又难以窥其全貌。

"烟云卬全提,松竹色半酣" 描述的是一幅山中的景象,烟云缭绕,松竹在微醺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灵动。这里的“半酣”形容了一种自然而不做作的情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则转入了对山中修行生活的描绘,远离尘世的喧嚣,归隐于山林之中,与僧侣为伴,是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一种向往。

"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 表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即便是一天的时间,也愿意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深邃而幽静的事物。

下文中的"行客问征途,居者萦辔衔" 描写的是山中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对比,行旅之人询问归路,而居住于此的人则沉醉于这片宁静之境。

接着是"萧条野店烟,夐静弥勒龛" 一句,其中“萧条”形容了山林中清冷而肃穆的气氛,“夐静”一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感,而“弥勒龛”则是对佛教故事中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敬畏之情。

"念非尘外侣,谁分禅味甘" 一句中,“念非尘外侣”表达了诗人对于俗世纷扰的超然,而“谁分禅味甘”则是对禅修生活的一种赞美,认为这种生活方式能带来心灵深处的甘甜。

接下来的"受佣作闲人,自缚亦可惭"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命态度的一种向往,即便是受雇于人,也愿意保持一份超然独立的心态。

"于时日在房,山色染霭蓝" 描写的是诗人在屋中感受到的山林之美,这里的“染霭”形容了山色渗透到家中的氛围,使得室内也充满了自然之美。

"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 是对山势的一种描绘,“一径”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而“群峰列空嵌”则展现了一幅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象。

"吟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 一句中,“吟泉”是诗人在山中对流泉的赞美,而“计涓滴”则是一种时间的度量,通过泉水细流的声音来计算时间。后半句中的“瀹鼎”指的是古代用于酝酒的器具,这里用以形容自然界中物象与世俗尘埃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的情怀。

"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 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提醒,“端如”指的是端庄如一的德行,而“常德静”则是一种常住不变的内心宁静。这里告诫自己及他人,要保持这种宁静,不应急躁而贪婪。

"扬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 一句描绘的是诗人离开山中时的情景,“扬镳”意味着扬帆启程,而“出云门”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象征。后半句中的“回首怜烟岚”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之情。

"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最后的两句中,“公其吐妙语”可能是指诗人自身或某位高僧,以高远的智慧与语言教化世人。而“胜事须指南”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通过对“南”的指引来暗示一种心之所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充满禅意的山中生活画卷,是一篇颇具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