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江如墨黄茅昏,群蛮渡江江水浑
湿云翻空海波立,铁网山裂狂蛟摧。
神京煌煌镇无极,火鼠烛龙穷发北。
弹丸之地何足论,蚯蚓为城雾为域。
瘴江如墨黄茅昏,群蛮渡江江水浑。
千年白雪不到地,十月青梅犹满村。
赤脚摇唇矜捷斗,竹箭藏蛇杂猿狖。
崛强曾誇井底蛙,低徊自比泥中兽。
龙飞天子元年春,万邦执璧修臣邻。
朱干玉戚广庭舞,笑问铜柱今何人?君不闻重译之人越裳氏,有道周王输白雉。
又不闻防风之骨能专车,神禹震怒行天诛。
李侯桓桓水苍佩,舌本悬河四方对。
后车并载朝未央,稽颡九拜乞取金印归炎荒。
鉴赏
这首《安南行》是元代诗人袁桷创作的一首描绘安南(今越南)风情的长篇古体诗。全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安南地区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故事,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安南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首句“輶轩使者安南来,紫泥封诏行风雷”开篇即以使者远行的壮阔景象引入主题,形象地描绘出使者带着皇帝的旨意,穿越风雷,前往遥远的安南的情景。接下来的“湿云翻空海波立,铁网山裂狂蛟摧”两句,通过描绘安南的自然风光,展现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力量的雄伟。
“神京煌煌镇无极,火鼠烛龙穷发北”则将视角转向中国的都城,对比安南的偏远与中国的繁华,突出了两地的差异。随后,“弹丸之地何足论,蚯蚓为城雾为域”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安南的狭小与模糊,进一步强调其与中原文化的隔阂。
“瘴江如墨黄茅昏,群蛮渡江江水浑”描绘了安南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和民族特征,通过“千年白雪不到地,十月青梅犹满村”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安南与北方的地理差异,以及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赤脚摇唇矜捷斗,竹箭藏蛇杂猿狖”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安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崛强曾誇井底蛙,低徊自比泥中兽”则运用比喻手法,讽刺了安南某些人的狭隘眼界和自我认知的局限。
“龙飞天子元年春,万邦执璧修臣邻”两句,转而描述了元朝与安南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安南作为藩属国向元朝进贡的情景。“朱干玉戚广庭舞,笑问铜柱今何人?”则通过宫廷舞蹈和对铜柱的询问,反映了安南对元朝文化的接受与融合。
最后,“君不闻重译之人越裳氏,有道周王输白雉。又不闻防风之骨能专车,神禹震怒行天诛”引用古代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安南在历史上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与冲突。
“李侯桓桓水苍佩,舌本悬河四方对。后车并载朝未央,稽颡九拜乞取金印归炎荒。”则是对使者李侯的赞美,以及其使命完成后的归途,表达了对安南的尊重与对和平交往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安南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理解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