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催耕叹雨乾,诸贤欢咏我辛酸
出处:《踰月苦旱忽得邑宰喜雨诗用韵二首 其二》
宋 · 林希逸
布谷催耕叹雨乾,诸贤欢咏我辛酸。
瓢分不到田犹涸,琴化虽均天作难。
底要岁遗三九食,但为民几一分宽。
未县龙骨鱼无梦,那得新租上送官。
瓢分不到田犹涸,琴化虽均天作难。
底要岁遗三九食,但为民几一分宽。
未县龙骨鱼无梦,那得新租上送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面对长时间干旱,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官府的期盼。首句“布谷催耕叹雨乾”以布谷鸟的叫声象征农事的紧迫与对雨水的期盼,点明了干旱的严峻形势。接着,“诸贤欢咏我辛酸”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作为普通百姓所承受的痛苦与无奈。
“瓢分不到田犹涸,琴化虽均天作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瓢比作生活中的必需品,却因干旱而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琴化虽均”则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即使尽力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这两句深刻揭示了干旱对民生的严重影响。
“底要岁遗三九食,但为民几一分宽”表达了作者对粮食短缺的担忧,以及对政府能够提供一些救济的期待。最后一句“未县龙骨鱼无梦,那得新租上送官”则以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在干旱中连梦都变得荒诞不经,更不用说缴纳税赋了,形象地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描绘,生动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干旱带来的民生疾苦,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公正社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