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十四坟,昨有今不存
出处:《步出城南门》
明 · 唐之淳
兀居苦无悰,步出城南门。
直视何所见,平沙接荒屯。
累累十四坟,昨有今不存。
问之何为尔,垦发登城垣。
白石为雉堞,枯骸弃鸟鸢。
向来身外椁,已作他人棺。
子孙流徙尽,谁复招其魂。
人生寄一世,日望归山原。
焉知百十年,变灭如浮云。
山原未必安,成废亦难论。
路逢相知人,酌我双酒尊。
且复与之饮,悲伤复忘言。
日夕酩酊还,击柝声欲喧。
慇勤语戍卒,我岂故将军。
直视何所见,平沙接荒屯。
累累十四坟,昨有今不存。
问之何为尔,垦发登城垣。
白石为雉堞,枯骸弃鸟鸢。
向来身外椁,已作他人棺。
子孙流徙尽,谁复招其魂。
人生寄一世,日望归山原。
焉知百十年,变灭如浮云。
山原未必安,成废亦难论。
路逢相知人,酌我双酒尊。
且复与之饮,悲伤复忘言。
日夕酩酊还,击柝声欲喧。
慇勤语戍卒,我岂故将军。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步出城南门》描绘了诗人身处孤寂之中,走出城门后所见的凄凉景象。他看到一片荒芜的平沙,十四座坟墓排列其中,曾经的人们如今只剩下空坟和白骨。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昔日的豪杰如今只剩棺木,子孙流离失所,无人祭奠。他与偶然相遇的朋友饮酒,借以排遣悲伤,但即便醉酒,柝声依旧扰人,使他想起戍卒的生活。最后,他向戍卒表达了自己的哀思,暗示自己并非故去的将军,而是感叹世事变迁。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死、变迁的深深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哀叹。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