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全文

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

宋 · 朱熹
我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
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
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
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
赙恤岂不勤,丧养何能供。
我非肉食徒,自闭一亩宫。
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
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
所惭越尊俎,岂惮劳吾躬。
攀跻倦冢顶,永啸回凄风。
眷焉抚四海,失志嗟何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杉木道上行走时所见的荒凉景象,以及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半菽子”、“巨浸攻”、“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等描述,展现了战乱或灾祸后土地的荒芜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朱熹对于这种情景感到痛心,表达了他作为士大夫,面对百姓疾苦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写出了房屋虽存但炊具已空,象征着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接着,“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描述了被洪水或灾难压倒的老人、孤儿们的悲惨境遇,他们四处哀嚎,寻求帮助。

朱熹提到自己并非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选择闭门读书,过着简朴的生活。“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无法像大禹和后稷那样治理国家,使人民丰衣足食,但他可以满足于简陋的生活,享受读书的乐趣。

最后,“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灾区,目睹百姓苦难时的悲伤之情,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他对自己未能为民众提供更多实际帮助而感到羞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不再遭受苦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朱熹作为儒家学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思考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