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厚久衰落,坐见王泽乾
出处:《谢崔象之示诗稿》
宋 · 黄庶
古乐治情性,故使风俗完。
郑卫入人耳,雅正声日殚。
教化走薄恶,靡靡如转丸。
全音不可见,来往寂寞间。
我疑至和意,独落诗人肝。
或以鸣道德,或以伤忧患。
存者三百篇,兴寄青与丹。
至今如清风,留在乔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见王泽乾。
后世其得者,或谒道之门。
失者抱大羹,竞下咸与酸。
最晚李杜出,遂将风雅坛。
内以康心脾,睥睨万物根。
予早酷爱慕,强把屈瓠钻。
当食对藜藿,诵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韵宇嗟璞浑。
其诗长于适,意趣犹捭豚。
巨轴逾百篇,抵我轻玙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时见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约锄榛菅。
当结明月期,与君酌醇源。
郑卫入人耳,雅正声日殚。
教化走薄恶,靡靡如转丸。
全音不可见,来往寂寞间。
我疑至和意,独落诗人肝。
或以鸣道德,或以伤忧患。
存者三百篇,兴寄青与丹。
至今如清风,留在乔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见王泽乾。
后世其得者,或谒道之门。
失者抱大羹,竞下咸与酸。
最晚李杜出,遂将风雅坛。
内以康心脾,睥睨万物根。
予早酷爱慕,强把屈瓠钻。
当食对藜藿,诵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韵宇嗟璞浑。
其诗长于适,意趣犹捭豚。
巨轴逾百篇,抵我轻玙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时见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约锄榛菅。
当结明月期,与君酌醇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治:陶冶。风俗:社会风气。
郑卫:古代音乐风格。
雅正:高雅正统。
敦厚:淳朴。
王泽:帝王恩泽。
李杜:李白、杜甫。
藜藿:粗劣食物。
崔子:诗人名。
适:适宜、适度。
玙璠:美玉。
瞳膜:眼睑。
太古冠:古代的华贵头饰。
茀:杂草。
锄榛菅:砍柴除草。
醇源:醇厚的美酒。
翻译
古来的音乐能陶冶情操,使社会风俗得以完善。郑卫之音虽悦耳,但高雅正统的音乐日渐减少。
教化之力薄弱,靡靡之音如同滚圆的弹丸般快速流传。
和谐之声难以察觉,只在寂静中悄然流转。
我怀疑这种和谐的意境,只被诗人深深理解和珍藏。
诗歌有的用来宣扬道德,有的反映忧患。
现存的三百多篇诗作,寄托着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色彩。
它们至今如清风,高洁地留在古老的树梢。
淳朴的美德逐渐衰退,目睹王权的干涸。
后世有幸得到的人,或许会在道学之门寻求。
失去纯真的,只能品味酸甜苦辣的复杂人生。
李白杜甫的出现,重新振兴了风雅诗坛。
他们的诗能舒缓心情,洞察万物本质。
我早年酷爱,像钻研葫芦一样深入研究。
即使生活简陋,诵读时也如享用熊掌般满足。
崔子与我志趣相投,他的诗质朴浑然天成。
他的诗擅长适中,意蕴深远,如同剖开的豚肉。
他有上百篇巨作,却比不上我心中的宝玉。
得到这些诗,我甚至忘记睡眠,夜晚眼睛都因阅读而模糊。
仿佛在金貂市场漫步,不时遇见古代的华冠。
淡泊之路长久荒芜,我们约定一起除草砍柴。
让我们相约在明月之夜,共享醇厚的美酒源泉。
鉴赏
这首宋诗《谢崔象之示诗稿》是黄庶所作,他以古乐为引,探讨了诗歌在社会教化中的作用。他认为,古代音乐能陶冶情操,使风俗淳正,但随着时代变迁,雅正之声逐渐减少,教化趋于浅薄。诗人感慨,尽管现存的三百篇诗篇仍有深意,如清风般高洁,但道德风气的淳厚已渐行渐远。
黄庶自述对诗歌的热爱,即使生活简朴,也以诗为伴,视崔象之的诗稿为珍宝,甚至忘却睡眠。他赞赏崔象之的诗作擅长于适意,意趣独特,虽篇幅众多,却超越了他自己的作品。他们相约在淡泊中共同追求诗歌的真谛,期待在明月之夜共享佳酿。
整首诗以诗论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代风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