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洪都无彩笔,赓酬郢国尽朱弦
明 · 胡应麟
暖日暄风照画船,茂林修竹聚群贤。
双旌乍识元戎队,片刺忻同上客筵。
邂逅洪都无彩笔,赓酬郢国尽朱弦。
归来更下函中榻,千树梅花伴独眠。
双旌乍识元戎队,片刺忻同上客筵。
邂逅洪都无彩笔,赓酬郢国尽朱弦。
归来更下函中榻,千树梅花伴独眠。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雅集宴饮的文人聚会场景。首句“暖日暄风照画船”以温暖的日光和和煦的春风,烘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画船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温馨与惬意。接着,“茂林修竹聚群贤”,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幽雅致,以及众多文士聚集一堂的景象,暗示了聚会的高雅与文采飞扬。
“双旌乍识元戎队,片刺忻同上客筵”两句,通过“双旌”和“片刺”的形象,巧妙地将人物身份与聚会氛围相融合,既展现了主人的尊贵地位,也表达了诗人对能与如此高雅之士共聚一堂的欣喜之情。
“邂逅洪都无彩笔,赓酬郢国尽朱弦”则进一步深化了聚会的文学色彩。洪都,即南昌,古代文人常以洪都为题咏叹;彩笔,比喻文采斐然;郢国,借指楚国,这里泛指文学创作的领域;朱弦,比喻高雅的音乐或文学作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聚会中文学交流的热烈与高水准。
最后,“归来更下函中榻,千树梅花伴独眠”描绘了聚会后的宁静与个人的沉思。诗人归家后,仍沉浸在聚会的回忆中,以千树梅花相伴,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高洁,同时也暗示了对这次聚会的深刻印象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活动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次充满诗意与文采的聚会,体现了明代文人雅集的风范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