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朝猎得一貉,换米一筥十日乐
出处:《一貉行》
清 · 王又旦
山人朝猎得一貉,换米一筥十日乐。
一貉可怜获一筥,百貉成裘知几许。
素丝细制光蒙戎,堆床照耀锦绣红。
王孙著来骑大马,霜飞雪下无寒风。
时易调移不称意,金毳纵横遭委弃。
朱门错刀如流泉,还忆山人始得年。
一貉可怜获一筥,百貉成裘知几许。
素丝细制光蒙戎,堆床照耀锦绣红。
王孙著来骑大马,霜飞雪下无寒风。
时易调移不称意,金毳纵横遭委弃。
朱门错刀如流泉,还忆山人始得年。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又旦的《一貉行》描绘了一个山人捕获一只貉后的生活变化。首句写山人早晨狩猎得一貉,换来米仅够十日食用,但此短暂的快乐让他欣喜。接下来通过对比,强调貉皮的价值,即使一百只貉皮制成华丽的裘衣,其价值也不可估量。
“素丝细制光蒙戎”形象地描述了貉皮的光泽和华美,仿佛堆积的床铺上闪耀着锦绣般的红色。诗人想象穿着这裘衣的王孙在严冬中骑行,即使霜雪纷飞也无惧寒冷,凸显了貉皮的保暖效果。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貉皮不再符合时尚潮流,山人的财物因此贬值,“金毳纵横遭委弃”,暗示了世态炎凉。最后,诗人以“朱门错刀如流泉”比喻富贵人家对貉皮的奢华消费,与山人当初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山人昔日欢乐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