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要平淡,此语吾不然
宋 · 敖陶孙
评诗要平淡,此语吾不然。
大千自有舌,何用长短篇。
谓是天送句,端正落我前。
旋闻口吻鸣,颇益心肠煎。
少陵耽句佳,欲以一死捐。
是中有真意,靖节差独贤。
大千自有舌,何用长短篇。
谓是天送句,端正落我前。
旋闻口吻鸣,颇益心肠煎。
少陵耽句佳,欲以一死捐。
是中有真意,靖节差独贤。
注释
评诗:对诗歌评价的态度。平淡:简单直接。
大千:大自然。
舌:表达方式。
何用:何必需要。
长短篇:诗歌形式。
天送句:天赐的诗句。
端正:工整。
口吻鸣:口中吟诵。
颇益:让人心情更甚。
耽句佳:沉溺于好诗句。
一死捐:付出生命。
真意:真实情感。
靖节:陶渊明的别称。
差独贤:尤为突出的贤者。
翻译
评论诗歌应追求平实,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表达方式,何必拘泥于长短篇幅。
我以为这是上天赐予的诗句,工整地出现在我面前。
随即听到口中吟诵,却让人心情更加煎熬。
杜甫沉溺于优美的诗句,甚至愿意为此付出生命。
这其中蕴含着真实的情感,陶渊明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作品,题为《四月二十三日始设酒禁试东坡羹一杯其味甚真觉曲糵中殊无寸功也食已得三诗(其二)》。敖陶孙以日常饮食为引,通过品尝东坡羹引发对诗歌创作的感悟。他认为诗歌犹如东坡羹的味道,虽朴素真实,却无需华丽辞藻,正如大千世界自有其语言表达,不必拘泥于长短篇章。他将诗歌比作天赐之句,自然流畅地落入笔端,然而在品味过程中,言语间的韵律和情感却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诗人提到杜甫(少陵)对诗句的沉迷,甚至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表明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最后,敖陶孙认为诗歌中的真情实感更为重要,与陶渊明(靖节)的风格相比,他赞赏后者独到的贤良之处。整首诗以日常生活小事为背景,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本质,寓含了对诗歌真谛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