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出处:《赠老僧二首 其一》
唐 · 陆龟蒙
枯貌自同霜里木,馀生唯指佛前灯。
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注释
枯貌:形容人形容憔悴,枯瘦。霜里木:比喻历经沧桑,像被霜打过的树木。
馀生:剩下的生命或生涯。
佛前灯:象征着信仰和希望,常用于描绘出世或修行的生活。
坐禅影:静坐冥想的形象,可能暗示过去的修行生活。
何处僧:询问他人在哪里出家为僧,或是寻找曾经的自己。
翻译
枯瘦的外表如同霜中的树木剩余的岁月只指着佛前的灯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禅意、表达佛法修持的诗句。诗人以枯木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一心向佛的决心。"馀生唯指佛前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追求,不为世俗所动,唯一的生活寄托是那佛前的灯光,这灯光不仅照亮了寺庙,更象征着智慧的光芒。
诗中“少时写得坐禅影”表明年轻时便有高远的志向和深厚的禅修基础,能以画作记录下那静坐参禅的身影。现在却是“今见问人何处僧”,时间流转,岁月沧桑,或许是对曾经禅影的追寻,或是对当下佛法修持之人的询问,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寻觅。
整体而言,这些诗句充满了禅意与哲思,是对生命意义深刻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