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全文
白发谙冷暖,苍皮贮阳秋。
中年已如此,一饱更何求。
把菊悼飞叶,微行遵远流。
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

翻译

满头白发深知世间冷暖,皮肤如苍老的树皮储存着秋天的阳光。
到了中年已经这样,吃饱穿暖还有什么奢望呢?
手持菊花悼念飘落的叶子,低调出行遵循深远的河流。
这里并非陶渊明的柴桑故居,却也有与他相似的人物存在。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谙:熟悉,深知。
冷暖:人生的喜怒哀乐。
苍皮:形容皮肤因岁月而显得苍老。
阳秋:秋季,也象征岁月。
中年:指人生的成熟阶段。
一饱:基本的生活满足。
何求:还需要什么。
把菊:手执菊花,表达哀思。
悼:悼念,哀悼。
飞叶:飘落的树叶,象征时光流逝。
微行:低调出行,不引人注意。
遵:遵循,顺着。
远流:深远的河流,比喻人生道路。
柴桑里:指陶渊明的故乡柴桑县。
渊明俦:像陶渊明一样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中年人在秋日赏菊时的感慨。"白发谙冷暖,苍皮贮阳秋"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身体渐衰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秋天温暖而又寓含凉意的矛盾之美。"中年已如此,一饱更何求"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的坦然与放弃。

"把菊悼飞叶,微行遵远流"中的"把菊"指的是赏玩菊花,这里不仅仅是在描写菊花,更是在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生命易逝的哀伤。"微行遵远流"则是说小步慢行,追随着那悠长而又渺茫的水流之中,这里的"遵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

最后两句"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中的"此非柴桑里"指的是这里不像传说中的仙境,而是"乃有渊明俦",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深刻感受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