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书无用,寻山酒有功
出处:《次韵话别》
宋 · 方岳
一雨桐江滑,佳哉月一篷。
归犹惭怨鹤,悔不蚤冥鸿。
涉世书无用,寻山酒有功。
诸人如见问,贫耳却非穷。
归犹惭怨鹤,悔不蚤冥鸿。
涉世书无用,寻山酒有功。
诸人如见问,贫耳却非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桐江:地名,指浙江桐庐江,这里形容江面因雨而光滑。月一篷:月光照在一叶小舟上,形象描绘夜晚的景色。
怨鹤:比喻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自责。
蚤冥鸿:早年的隐居生活,比喻早该远离尘世。
涉世:经历世事,指在社会中生活。
书无用:读书对改变现状帮助不大。
寻山酒有功:游山玩水,饮酒作乐,被认为是有益的生活方式。
贫耳: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虽然贫穷。
非穷:并非真正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超脱。
翻译
一场雨后,桐江水面如镜般光滑,月光映照在一叶小舟上,真是美极了。回家时我内心仍感到愧疚,如同责怪自己没有早点像孤鹤或隐居的鸿雁一样远离尘世。
在世间漂泊,读书并无太大用处,倒是游历山水、畅饮美酒让我有所收获。
如果有人问我近况,尽管我贫穷,但并非困苦不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意境。开篇“一雨桐江滑,佳哉月一篷”写景,通过细雨和明月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归犹惭怨鹤,悔不蚤冥鸿”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未能及时追随隐逸生活而感到懊恼。接下来的“涉世书无用,寻山酒有功”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淡漠和对自然山水生活的向往。
最后,“诸人如见问,贫耳却非穷”显示了诗人对于外界的看法,他虽然被视为贫困,但内心却并不感到贫穷。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表明了他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